影視概論教程(第2版)

二、綜藝晚會

字體:16+-

電視綜藝晚會也稱文藝晚會,是指圍繞一定的主題,將音樂、舞蹈、曲藝、雜技、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節目組合編排在一個或幾個固定的場所演出的電視節目。

綜藝晚會往往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把觀眾平時難以欣賞到的優秀節目和知名的演員集中在一起,讓觀眾沉浸在精彩的節目和歡樂的海洋中,因此觀眾一般都比較歡迎這樣的電視節目,但因為投入的製作成本不菲,所以最多也隻能做到周播節目。

在中國,綜藝晚會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最初在中國形成收視**的綜藝晚會是《綜藝大觀》,到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則是《快樂大本營》和《歡樂總動員》,目前正處於相對平淡的階段,一些從國外引進版權的選秀季播節目(如《中國好聲音》等)已經處於收視率的頂端。

(一)綜藝晚會的特點

1.包容多樣的節目

一般綜藝晚會都維持在一兩個小時左右,有的更是長達五六個小時,如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而一些大型的慶典如“慶香港回歸”“國慶60周年慶典”時間也是不短。這麽長時間的容量必然需要大量的節目,而且是種類繁多的節目樣式。歌舞一般是必不可少的,知名的歌星、歌唱家是綜藝晚會的主要節目,晚會的壓軸節目也由極負盛名的歌唱家來演唱家喻戶曉的歌曲。當地傳統的節目也是晚會的保留節目,在中國如相聲、小品、京戲、雜技等都為觀眾所歡迎。

這些節目必須連貫有機地被組織在晚會的過程當中,節目之間一般要互補,比如節目和演員之間的新老搭配。晚會的節目一般都是大眾熟悉或者歡迎的,這樣才能吸引觀眾並和他們形成互動。編導必須根據節目的性質和效果來控製晚會的節奏,讓節目的觀賞效果逐步達到**。有些節目的編排必須根據節目的時段和觀眾的收視習慣來編排,如每年《春節聯歡晚會》一般把精彩的節目安排在零點之前,因為大多數觀眾並不會熬夜堅守在電視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