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本创作教程(第4版)

三、描述单元(场面)的客观展示与主观展示

字体:16+-

人,都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中生活,同时,又都在一定的主观情境中存在。就人的世界而言,都是两重性的。因此,反映人生的每一个影视描述单元(场面),也要顾及这两种性质。只有这样,才能更真实地反映生活,也才能具有更大的艺术魅力。

对客观展示,前面作了介绍。在这里,只谈描述单元的主观展示。

主观展示的根基在于:实际生活中,人们对同一种客观时空往往因不同人的不同心态,其主观感受总有差异乃至大相径庭,即所谓“物理时空”与“心理时空”的区别。“物理时空”是有客观标准的:一分钟就是一分钟,它必定小于一小时;一间屋子必小于一幢大楼;时间必有自然流程,空间必有正常体现。而“心理时空”便不一定如此了——

比如对于时间:幸福快乐中,时间流逝便觉疾迅;无聊寂寞时,光阴消磨便觉艰难。与情人幽会,长夜短如同一瞬;听枯燥报告,半日长过十天!而当自己伤口剧疼、咬牙撑持之际,那简直是一秒一秒地煎熬,便完全有“一日长于百年”的感受了!对于空间,也如此:身居阴暗地穴的人,一旦进入明亮的小屋,顿觉宽阔高旷;而从高山大河归来之际,纵然来到广厦高堂,也要感到压抑、憋闷的。

利用上述原理,影视描述单元(场面)艺术的主观展示就能够被观众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一般从两个方面作主观的艺术展示:

其一,将长大的时空,快速简略地展示。如长达数十年的时间跨度只用一株小树与一棵老树相连接来体现;一年的流逝,只用春花化为冬雪来演示;万里关山飞渡,只用有地域特色的几处景物快捷叠印,等等。这种展示,观众已经熟悉,影视编剧者也较多运用。

其二,则是将实际生活中的“小时空”,人为地非客观地扩展开来(有时甚至明显地“违背”原生态的真实),以便充分表现既定的人物或事件,给观众以强烈的特定的艺术感染。

例如具有经典意义的描述单元——《战舰波将金号》中的“敖德萨台阶”那场戏,编导者有意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来展示军队士兵残酷镇压民众的事件,并充分调动蒙太奇的“表现”功能,将实际生活中仅有十几秒钟的场景事件,特意拉长、扩展开来,成为数分钟之久的艺术画卷。由于它虽有悖客观却又符合观众的心理感受,便不但没有人笑其“虚假编造”,反而交口称赞其“充实饱满”。

与之类似的描述单元或单独的场面,如著名影片《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自杀的那场戏,《魂断蓝桥》结尾时描述玛拉迎着军车、走向死亡的那场戏,都有着主观展示的艺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