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本創作教程(第4版)

一、現實主義電影的曆史業績

字體:16+-

什麽是現實主義?似乎是個太初級的問題。但在探討後麵的一些現象前,還是有必要再認定一下。一言以蔽之:以典型化的藝術形象,真實地直觀地展現具有時代性的人生內容與社會風貌。其要點之一是必須真實地、直觀地反映時代生活。不應有鮮明主觀色彩的誇張、變形、抽象、編排,不應沒有時代感。其要點之二是要通過典型化的藝術形象來展示現實生活的某種本質,不應是純個體生態的瑣碎掃描或社會狀況的散漫照相。

真正現實主義的文藝創作,不但能夠記錄曆史、認識曆史,甚至可以推動曆史。而在曆史動**、變化、轉型、裂變等的特定時期,更發揮著重要的上述三種作用。

中外文學史中,巴爾紮克的《人間喜劇》係列,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複活》,高爾基的“人間三部曲”、《母親》,世界短篇小說大師契訶夫、莫泊桑、歐·亨利的精粹作品,魯迅的《呐喊》、《彷徨》,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以及茅盾、曹禺、老舍、沈從文……直至當代中國優秀作家反映時代人生的諸多篇章,之所以成為“經典”,就在於它們的共同根基:在曆史的大變動中,真實地反映與解析著人生、展現並推動著曆史,確可稱之為“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就中外電影史而言,也是如此。隻以“惡名昭著”的“好萊塢電影”而論:從默片時代卓別林的《大獨裁者》、《摩登時代》、《城市之光》,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無因反叛片”、“社會批判片”,到七八十年代的“越戰反思片”……再到90年代以來的“社會寫實片”、“人生哲理片”與“曆史審視片”,其深刻、大膽、直接的現實主義精神與手法,使許多業界對手歎為觀止、無法望其項背。誰能說“好萊塢”隻是腐朽墮落的垃圾?隻是脫離現實的夢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