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本創作教程(第4版)

第五節 當代中國影視批評的文化審思

字體:16+-

正像有“任何曆史都是當代史”的說法,任何影視批評也當然可以說是當代的批評。隻是進一步要考慮的應是,這“當代”,是局限其中的當代,還是宏觀認知的當代?這“批評”,是真正的“與時俱進”,還是實際的“與世浮沉”?曆史與電影,真就如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嗎?

一位當代中國頗享盛名的小說家,20世紀80年代初,被出版社邀請出其作品集時,汗顏大窘:翻檢數十年嘔心瀝血之作,才發覺以當下的社會文化眼光再作審視,大多已是明日黃花,因時過境遷而“不敢見江東父老”了。蓋因時勢推移,那些在不同時期應時順勢的篇章,其文化內涵與品格,已與當下的社會文化大相抵牾,不是“落後”便是“反動”了。比如對20世紀50年代“合作化”的政治圖解,比如對“右派”的批判,比如對“大躍進”的熱烈歌讚,比如對“階級鬥爭”的因循……就中國當代文化演變而言,這絕非偶然現象。

中國電影(電視)批評的百年過程中,亦不無隨時的好評、即時的批判、不時的爭論與長時的宣講。就其特定的文化氛圍與背景而言,自然都有著各自充分的時代依憑與社會基礎,但整體而言,卻總給人一種“文化無根”的漂泊感、一種“與世浮沉”的喧噪感、一種缺乏時世審視與曆史認知的“小兒女啼笑”感、一種商店櫥窗式的“即時性標簽”感。當然,出現或存在的,就自有一定的意義與價值——這,是認識事物的一個視角與層麵。而同時,對這意義與價值應作怎樣的文化認知與曆史審視,則是不可缺失的另一視角與層麵。因此,隻有跳出三界外,再入五行中,才會有對中國影視更具人文根基與時代前瞻的文化批評,也才能使我們的批評對中國影視的進展有根本的助益。

西方批評方法的引進確實給中國當代,尤其是近20年來的電影批評帶來活躍的氣氛,盡管其中不無造作、食而不化、生硬稚拙乃至張狂作秀的成長過程中難免的病態與弱症。批評理論近年來也頗有建樹,其係統的龐大、其學理的精粹、其流派的眾多、其觀念的更新,也當然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盡管其間不無因玄奧致極而超離批評對象實體的“純理論”的演繹與把玩之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