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本創作教程(第4版)

一、衝突雙方對立的強烈性

字體:16+-

悲劇,既然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隻“毀滅”一詞,就十分清楚地提示我們:衝突雙方矛盾對立的性質絕不是朦朧的、含糊的、可以調和的,它們之間在“形而上”的層麵中可以說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兩者之間存在著鮮明的對立,並在相互爭鬥、抵禦或絞殺中,決定著彼此的生死存亡。

這一點,與正劇或喜劇,都有著不同。

正劇,可以隻單向表現某種勢力或價值,縱然表現某層麵上的矛盾或對立,矛盾或對立的雙方也不是勢同水火、決然不可調和的。比如蘇聯影片《真正的人》,表現一位飛行員在對敵空戰中戰功卓著,回來為救戰友而落入德軍占領區。他身負重傷,經過18天的艱難爬行,終於找到了遊擊隊。回到莫斯科後,因傷腿受凍,隻有鋸斷。但是這位英雄沒有被困難所嚇倒,而是勇敢地迎接了人生的挑戰,以超人的毅力,經過頑強的鍛煉,又站立起來,並終於重新飛上了藍天。在這樣的影片中,誠然有著矛盾衝突,但矛盾雙方的對立是可以調和、轉換乃至消融的,它們並不一定存在“你死我活”的性質。

喜劇也如是:雖然任何戲劇都是建構於衝突之上,但喜劇中衝突雙方的最終態勢一般都是“消解”,而不是悲劇的“毀滅”。像法國影片《英雄的狂歡節》,表述一個小城在西班牙的騎兵路過前後,其男性市長及其幕僚(肉店老板、魚店老板、麵包店老板等)從飛揚跋扈到驚慌失措、狼狽不堪;而其女性公民(以市長夫人為首的所有女人)則有智有謀、有禮有節地使小城避免了劫難。當眾人慶幸歡呼的時候,市長們卻又心安理得、洋洋自得地站到陽台上以功臣自居起來……影片中的衝突——男人與女人的衝突、西班牙騎兵與小城百姓的衝突,最後都得到了消解。留給觀眾的隻是對那些無能而自負、缺乏自知之明的男人們的嘲笑。再如眾所周知的果戈理的《欽差大臣》、莫裏哀的《慳吝人》等著名篇章,也大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