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藝術鑒賞通論(第2版)

第一節 影視藝術的文藝學結構形態鑒賞

字體:16+-

影視藝術的文藝學結構形態是由編劇、導演、攝像、剪輯等影視藝術創作人員創造生成的一種藝術結構形態,一般來說,稱它為“影視藝術文本結構”。它沒有被強加上影視藝術鑒賞者的審美結構語言,因而,它不是“影視藝術本文結構”,與審美學形態的影視藝術結構不同。影視藝術的文藝學結構是按照影視藝術文法,將影視藝術影像符號,組織成鏡頭、分節、段落等聯結樣式的存在狀態。從本質上來說,它是一種普遍的影視藝術結構樣式,針對所有影視藝術鑒賞者,而不針對個體,它是靠著影視藝術創作者(而非鑒賞者)的整體力量形成的整體語言模式。因此,它負載的是創作信息,而非審美信息。

傳統的文藝理論觀點認為,影視藝術的文藝學結構是其創作者反映社會生活、表現影視藝術主題,傳達影視藝術思想,展開影視藝術情節,塑造影視藝術形象的重要手段。它使影視藝術作品由一堆散亂的素材,變成一個和諧的整體。誠如著名導演愛森斯坦所說:“結構糟糕的電影情節大廈,不會有壓死觀眾的危險,但它卻可能引不起任何印象而自己‘垮掉’。”“如果一種影片中充滿了良好的建築材料,但是卻沒有組成一個建築藝術的整體,沒有得到工程技術上合理的安排,那麽就不必指望有什麽‘不可抗拒的感染力’”。[1]由此可見,結構是影視藝術作品的重要因素。在研究影視藝術結構時,庫裏肖夫認為:“每一種藝術首先必須有素材,其次是組織這種素材的方法,而這種方法必須特別適合於這種藝術。”[2]按照普多夫金的解釋:“庫裏肖夫主張電影工作的素材就是影片的片斷,而構成的方法則是按著一種特殊的、創造性地發現的次序把片斷連接起來”。[3]自然,這連接起來的“東西”就是“結構”。影視藝術創作過程中,由於結構不同而導致的影視藝術文本有差異的例子比比皆是,這就是為什麽在有些情況下,必須重剪片子的原因,也是麵對同樣的素材,剪輯高手總能剪出不同品位文本的深層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