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藝術鑒賞通論(第2版)

第一節 影視藝術鑒賞批評的文體

字體:16+-

歐納斯特·林格倫在談到影視藝術評論時曾明確指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的興趣僅僅在於希望更好地享受自己看到的電影,並培養鑒別電影的能力。現在一般把追求上述目標的人說成是有對電影欣賞的能力;而過去則會把這樣的人說成是有評論的能力。”“對於許多人來說,評論現在就意味著挑毛病,至少是同挑毛病有聯係。這是令人遺憾的,因為可以用來代替‘評論’的另一個詞‘欣賞’又傾向於另一個極端,接近於不加區別地(亦即無批判地)讚美。其結果是降低了標準,以致於對任何一部影片都能找出理由加以頌揚,因此,我建議避而不用‘電影欣賞’這個詞,權且使用較有生氣的‘評論’一詞。我所說的評論,是指通過兩種方式充實起來的享受。首先,通過盡可能地充分意識到這種享受而感到愉快;其次,因此能同其他人進行討論而感到愉快”。[2]應當說,林格倫對影視藝術鑒賞批評的認識是準確的,在選擇使用“鑒賞批評”這一基本概念時,也基於同樣的認識,既要欣賞影視藝術作品,又要挑影視藝術作品的毛病;既要培養人們對影視藝術作品的欣賞能力,又要提高人們對影視藝術作品的評論能力。由於此“鑒賞批評”一詞與他所說的“較有生氣的‘評論’一詞”有著相同的意義內涵,所以,人們日常所說的影視藝術“評論”的含義與這裏所說的“鑒賞批評”概念基本相同,影視藝術鑒賞批評的文體實際上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評論文體。

拉塞爾·阿伯克隆比以為:“人一發覺……他喜愛此物勝過彼物,就有了評論;這等於說,評論和文學是同時出現的。”影視藝術評論正是這樣形成的,當人們喜歡一部影視藝術作品時,就會情不自禁地去尋找這部作品吸引自己的理由,就會不自覺地探討他所認同的這部作品的思想價值,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對影視藝術作品的看法,並用文字將其表現出來。影視藝術評論的確是和文學“同時出現的”,當人們想對一部影視藝術作品發表評論時,首先想到的是拿起筆,運用文學語言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更何況拿起筆對自己觀點進行文學表述的過程,也是鑒賞者整理自己思路的過程,也是批評者借助一些理想法則解剖作品的具體過程。難怪拉塞爾·阿伯克隆比說:“隻有在模糊的、本能的偏愛變成自覺而明確的合理選擇時,評論才開始成為一種值得注意的文學活動;也就是,評論是在人們求助於理性原則時出現的。”正是在“理性原則”的指導下進行撰寫影視藝術評論的過程中,評論家答疑解惑,理通了思路。正如林格倫所說:“評論的能力是就一件藝術品提出合理問題和作出回答的能力。”“評論的目的是要驅散迷霧,使事物的輪廓清晰地顯現出來。當然,這樣做有可能使人們拋棄許多原來的加以容忍、甚至欣賞的東西。然而剩下的部分卻會帶來過去再也想不到的那種充實而強烈的愉快”。可見,撰寫藝術評論的過程實際上是鑒賞者或批評家從影視藝術作品中挖掘那些“過去再也想不到的那種充實而強烈的愉快”的過程。然而,在挖掘過程中,鑒賞者和批評家會遇到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即自己該用什麽樣的評論文體去表達自己的那份“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