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生死課

男人的革命之路

字體:16+-

——評《陽光小美女》中的男人們

盧晗

這部電影堪稱學校心理學教學片的典範,從中不難瞥見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家庭作為最初且最重要的社會化代理人所起的作用。尤其是片中的男人們——哥哥、爸爸、舅舅和爺爺,勾勒出了一條男性社會化的主線。

哥哥在片中性格鮮明,和父母的權威做無聲的抗爭,對瑣碎世俗的生活感到厭倦,想要掙脫,有夢想且堅持不懈,應該是個頗受廣大青少年歡迎的角色,甚至成年人在他身上也可以看見自己年輕時血氣方剛的影子。在大家褒揚他年輕的朝氣和夢想時,我忍不住想要潑一盆冷水。哥哥的行為不過是典型的青春期自我中心的表現:執拗地認為自己比周圍人高明,把夢想掛在嘴上卻沒有周密的打算(否則就不會等到幾百天以後才發現自己是色盲,不可以當飛行員),在感情上沉迷於成長的痛苦,缺乏溝通的嚐試。哥哥是一個典型的不成熟的青少年,也許這恰是他可愛的地方,誰沒有年輕過呢?

如果說我們有多麽喜歡哥哥這個角色,那麽就有多麽討厭爸爸這個角色。爸爸兜售精神毒品一樣的成功學,自己卻一塌糊塗,整天強調成功與失敗,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壓力。但實際上,如果哥哥的成長沒有舅舅的點撥以及妹妹和媽媽的愛護,他人生展開的下一站很有可能就是爸爸。他們看似截然相反,本質卻都是固執己見且沉迷於自我催眠,隻是父子倆堅持的東西不一樣而已。作為年輕人,我們可以目空一切地批判爸爸的世俗可笑,我們也可以選擇站在一個成年人的角度去體諒他的中年危機。清高的學生可以對成功學不屑一顧,但是不可否認的研究結果是,成功的人都有強大的內心且處於高度的自我催眠狀態,而一個時時內省、高度自我覺察的人達到的往往是另一層心靈層麵的成長和“成功”,所以我們沒有理由因為自己站在價值觀的此端就抨擊鄙夷彼端。爸爸是一個具有“緊縮建構”人格特點的人物,所以難以采納他人的意見,或者說具有堅持和頑強的特點,和哥哥這個角色一樣,隻是中年時表現尤甚。這就是為什麽我認為哥哥的正常發展之路就是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