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生死課

父母的“支持”造就家庭的港灣/

字體:16+-

李瑞娜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談道:“父親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許多兒童在一生中都把他們的父親當作偶像崇拜或者視之為最大的仇敵。”我想,《死亡詩社》中的尼爾大概也是這樣認為的吧,他的父親似乎一直都在打擊他,而他永遠也無法擊敗他的父親,為此,他不惜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人所需要的眾多支持當中,朋友的支持難能可貴,但家人的支持不可或缺。父母的支持,是你一旦失去了就會覺得自己無家可歸的東西。正是父母那永不停息的“支持”源泉,才造就了兒女們避風避雨的港灣。但是,很遺憾,尼爾並非生活在港灣之中。

再看《陽光小美女》中的奧莉芙,在故事的結尾,雖然她的爸爸和哥哥起初是阻止她上台表演的,但是,當奧莉芙真正站在舞台上表演的那一刻,在眾人都對這種“才藝”嗤之以鼻的那一刻,是她的父親首先登上舞台,與她一起跳舞。緊接著,她的媽媽、哥哥、舅舅全都上台加入表演。那一刻,我心裏充滿了感動。一同觀影的同學們笑聲迭起,我的眼淚也像失了控的洪水,周圍的笑聲越大,洪水就越是澎湃,直到最後打開了教室的燈,我的眼淚才慢慢止住。與此同時,我也看見一個男生和一位旁聽的男老師摘下眼鏡,悄悄擦拭著眼角。也許,我們三個(或許還有其他的人)都在感歎,奧莉芙是多麽的幸運,她生活在支持之中。

沒錯,孩子有了原則性的錯誤時父母要幫忙改正,但是,興趣正當、行為正當的情況下,父母一定要支持孩子。否則,孩子一定會感覺到,自己的雙腳已離開結實的大地,像一根無根的野草,飄飄搖搖……

【陸曉婭說】李瑞娜文章最後的“無根的野草”的比喻,特別形象。心理學的“依戀理論”就認為,嬰兒會將依戀對象(通常是父母,或者其他的照看者)作為“安全基地”所使用,在麵對危險情境和受到驚嚇的時候,可以逃向此處。如果他的依戀對象不能接納他,不能很好地回應他的需要,就可能使他在生命初期無法建立起安全的依戀模式,這會對他未來的發展產生負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