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生死课

保留童话般的心智

字体:16+-

飞燕

《美丽人生》结束了,但又没结束。每每回想圭多的灿烂笑容,我都会觉得人生不再有任何事情会让人感到痛苦,纳粹集中营中的残酷似乎不复存在,原来灭绝式的屠杀可以被这样解读,人生如何能不美丽?影片看似是在描述一个不可能的童话,但是换一个角度想一下似乎也可以讲得通。陆老师在课上说导演是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看这一场大屠杀,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我也许如这部电影描写的一样,也还保留着一个儿童般的心智。我丝毫没有怀疑这部电影里看似漏洞百出的情节,这也证明了我为什么能很自如地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现在看来也没有什么不好。

这让我想起《活着》,其实,对于里面的情节我是很不愿回忆起的。如果多年之后让我回忆这两部作品,我会自然而然地将《活着》的很多片段选择性地遗忘,而对于《美丽人生》中的很多片段依然记忆犹新,我也会更倾向于将《美丽人生》放给我的孩子看。这是为什么?人类不缺痛苦,特别是作为一个人,生下来注定可能就是悲催的一生。如果这么想,生活中有点阳光反而也许会让我们真的灿烂起来。如果我们一开始把生活想象得过于美好,就会出现如《活着》中的“牛之后是什么呢”的疑惑,那反而让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我意义,受到一次次的冲击,剩下的可能是抱怨,还不如苦中作乐。人连选择死的权利都没有,那生命从一开始就会被封闭起来,这样哆哆嗦嗦地过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而《美丽人生》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面,诠释生命的方式原来可以这样简单,这样真实,这样荒诞,这样让人忍俊不禁,这样令人感动,这样自然而然地享受快乐、悲伤。面对摧残,不是无助和绝望,而是生命的绽放。这样的一生即便早逝,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对于还活着的人也一样,我想朵拉和儿子后面会生活得很快乐。

看过关于《美丽人生》的一些影评,大家的角度多停留在男主人公身上,或谈论影片如何描述爱情和亲情。我强烈建议还没结婚的女性和男性将其列为婚前必看影片之一,而结了婚开始怀疑自己能否成为一个好父亲的男人也需要看看。我觉得该片让我们看到了生和死只是一种态度,如果老天爷不幸就让我快要结束生命,什么对于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我要想办法好好珍惜它。如果明天我可能会死于非命,那么此时此刻我要做些什么呢?是悲观绝望,还是多想想什么重要的事情想做还没做?如果此生不做此事将是莫大遗憾,那么生的动力就会产生:把原先的顾虑和理由统统抛开,做一天舒舒服服的自己。如果有幸第二天还存在,那我可以大声地对自己说“早上好,飞燕!”原来这样活着、保持童话般的心智活着,不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