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需要從電影的具體情節,去探索背後的生命倫理學問題了。
當我們摯愛的親人患了危及生命的病時,誰有權力決定他是否應該接受治療和應該進行怎樣的治療?對當事人隱瞞病情,是否是不尊重他的權利?
當一個人到了生命末期,無論怎樣都要讓他活下去,是不是一定正確?這種選擇的背後,個人的驅力是什麽?社會文化又產生著怎樣的影響?
這些問題並不好回答,在不同的社會文化中,選擇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會有所不同。有同學舉例說,自己有一位高中同學因為肝癌晚期而去世了,他的媽媽一直到他去世之前都沒有告訴他真實病情,去世前不久,他還在離家有四小時車程的城市讀大學,而沒有和家人一起度過。“這件事在同學中引起了挺大的爭議,因為大家都覺得他有知道自己身體狀況的權利,應該讓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光做自己想做的事。但當我和媽媽討論這件事時,媽媽卻給了我一個解答:也許,他的媽媽覺得讓他麵對生命即將結束這一現實太殘忍,這是出於一個母親對孩子的保護,你能說這是錯的麽?是啊,我們不是他的媽媽,無法理解她的苦楚。也許這個決定能夠讓最關心他的活著的人無怨無悔地度過餘生,盡可能收獲心靈上的平靜,這樣就夠了……”
在這個案例中,母親為了保護孩子,不讓他麵對即將死亡的“殘忍”現實而選擇了隱瞞病情。母親做出這個決定的理由,是講了真話會增加孩子的痛苦。但作為一個已經成年且心智上不糊塗的人,是否有權利知道自己生命的真相呢?如果不知道,是否會減少了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的機會呢?如果你是那個大學生,希望還是不希望知道自己已經生命無多呢?
大多數同學的選擇是:希望知道。知道了,會好好地利用這段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包括為父母做些事情,向他們表達自己的愛與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