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生死課

麵對死亡,何為Wit?

字體:16+-

找與死亡相關的電影,一點兒也不難。隨便一掃就會發現,死亡故事、死亡鏡頭在電影中比比皆是,幾乎到了無死亡不電影的地步,連動畫片中都少不了死亡。但要什麽片子不要什麽片子,真是費思量。在忍痛把《死亡醫生》從教學影片中去掉後,我決定把另外一部有臨終鏡頭的電影《心靈病房》(Wit,也被譯為《深知我心》)繼續保留,因為現代醫療對人的尊嚴帶來的挑戰,還遠遠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我希望年輕的學生們開始有所思考,畢竟,誰不會生病,誰又不會死亡呢?事實上,每一輪課程前後,都會有同學和我探討麵對臨終者該怎麽辦,有時是他們的祖輩,有時是他們年輕的同齡人。

《心靈病房》描述了一個成年人的死亡——死於癌症,死在醫院的病**。這樣的景象似乎沒什麽新奇,但問題就在於“沒什麽新奇”。我們以為醫學的存在,就是為了幫助人們擺脫病痛和死亡,卻很難接受醫學的有限性,也看不到醫學已經深刻地改變了人類死亡的景象,而且這種改變並不一定符合人性。

影片開始於一段揪心的小提琴,隨著音樂節奏的加快,銀幕上突然充滿了一個醫生的麵部大特寫,他嘴唇一動,吐出了一句宣判:“你得了癌症。”

聽候宣判的是薇薇安·貝寧,一位研究17世紀英國詩歌的中年女教授。醫生告訴她,很不幸,她的卵巢癌已經到了第四期,唯一的辦法是接受實驗性的治療,用最強的全劑量先做八個療程。或許因為病人是位知識女性,醫生別有意味地強調“這將會對人類知識有所貢獻”。

認為自己足夠堅強,在生活中也“絕不妥協,不輕易放棄挑戰”的薇薇安,麵不改色地接受了醫生的決定。

片頭過完,再次出現在銀幕上的薇薇安,已經變成了一個身穿病號服、戴著帽子遮掩青絲掉盡的病人。在她一段段的獨白中,影片慢慢呈現了一個人與癌症的搏鬥過程:在醫院中接受各種檢查,化療後的嘔吐,醫生查房時當著她的麵討論病情,為抵禦病痛和對死亡的恐懼在病**背誦約翰·多恩的詩《死神你別驕傲》,痛苦無眠的深夜,直到最後心髒停止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