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名人一起讀書

一輩子離不開“三”

字體:16+-

“三”對徐城北來說,是個很吉利的數字,也是他成功路上一個不可缺少的至關重要的數字,他的工作和生活中沒離開過“三”。

他的書房起名叫“三不老書屋”,是艾青題的。

徐城北說,他這一輩子都比較閑,沒坐過班,是一個散兵遊勇式的文化人。他的行業是戲曲,大學學的是京劇評論,後來他自己跑到新疆、河北生活了15年。那是苦難的“文革”時期,盡管苦,但他卻心存感激,“因為它給了我很多今天可以炫耀的資本。”“文革”時,徐城北正值青年,在應該大量讀書的時候,他沒能讀到書。

徐城北學會了咀嚼這種苦難,以致養成了後來這種很閑適的性格。1979年調回中國京劇院後當研究部主任。那時他的活兒都是自己想,自己做。

“‘三’這個數字跟京劇有一種非常緊密的關係,《三氣周瑜》、《三顧茅廬》、《三打陶三春》、《三打祝家莊》,這是戲名。還有,戲劇有三哭、三笑、三讓座等等戲曲情節動作。”這些東西對徐城北工作有很大影響,他總是能想到“三”。

《梅蘭芳三部曲》的第一部——《梅蘭芳與21世紀》出版的同時,江蘇的一家出版社找到徐城北,讓他寫一下老北京。第一部《帝都遺韻》出版後非常暢銷。後來他想:“我這一本寫老北京還沒寫完呢,沒盡興呢。”後來他又變換角度,寫了第二部《巷陌民風》和第三部《透視前門》。

盡管已經出了七十多本書了,但使徐城北在業界最有影響的還是這套《老北京三部曲》。這,也成了他的一塊招牌。之後,他又完成了《老字號三部曲》;近幾年,他還要寫《新北京三部曲》;將來,他會以《流浪三部曲》的自傳做一個圓滿的收場。

想到過不了多久自己也要“退休”了,徐城北就琢磨著盡量把自己的作品做成一個又一個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