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城北聊天,就算你不問,他也肯定會跟你談梅蘭芳,談京劇,因為他是這個領域研究者中的頂級人物。
37歲回到北京後,他就研究京劇,讀了很多相關的書籍,但更重要的是他從很多演員肚子裏掏出很多比書本上還好的東西。老時的藝人是不讀書的,都是口傳心授,他卻能從他們身上挖出很多書本上沒有的東西,然後整理出來。他和袁世海、李和增、李世濟等著名演員接觸很多。劇團裏的每一個著名演員都是小半本“梨園史”,這些“梨園史”被徐城北一整合,就成了一部最具權威性的、也是最完整的“梨園史”。
在他研究的每一個領域,他都是個帶頭羊。基本上是這個領域研究完了,他就不再接觸了,開始下一個新的領域。
“當然,你做每一項工作的時候都是先做‘一’。比如我寫梅蘭芳,第一部寫的是《梅蘭芳與20世紀》,之前關於梅蘭芳的書籍很多,但我是從文化角度切入,談梅先生是怎麽成長起來的,怎麽發展的,甚至還鬥膽談了一些梅先生的不足。1995年的時候,慶祝梅蘭芳百年誕辰,後來我又寫了一部《梅蘭芳百年祭》。到了1999年世紀末的時候,出版界的人說,徐城北,你怎麽不寫一部《梅蘭芳與21世紀》呢?我心想,也是啊,為什麽我不再寫一部湊個‘三’呢?於是就有了這部《梅蘭芳與21世紀》,組成了一個‘三部曲’。”
“三部曲”完成後,徐城北嚐到了很大的甜頭。“做‘三’挺好的。”以前看到前人有那麽多的“三”,徐城北既嫉妒又羨慕,十年後,徐城北自己身上終於也有這麽一個“三”了,他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