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人一起读书

个性的表达

字体:16+-

陈村 躺着读书 书中找乐

陈村其人

陈村,作家。原名杨遗华,回族。1954年生于上海。1971年底到安徽农村插队。1975年病退回沪,进街道里弄生产组做工。1978年初入上海师范大学政教系专科学习,毕业后到上海市政二公司工作。1979年发表处女作小说《两代人》,步入文坛。1985年加入中国作协,同年调作协上海分会从事专业创作至今。曾任榕树下网站艺术总监。

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走通大渡河》、《少男少女一共七个》、《蓝旗》等,长篇小说《住读生》、《从前》等。他的小说一类主要是对亲历的知青生活的描写,采用“我”作为叙述者,表达对农村和农民的复杂情感。另一类是对普通人生世事的描摹,在凡人对外物无助的情境下展现人的自尊与自卑交织的心理,流露他对人生的忧思。近年来的小说有较强的实验意识,但仍保持着对现实生存状况的个人关怀。

“能躺着看的书方是好书。我们躺下了,我们也就成了古人。我们才有资格和古人说短论长,才能占有和奉献。”

见到陈村时,他刚从新疆旅游回来。这是陈村最近几年惟一一次出远门。因患强直性脊柱炎,陈村的身体状况不太好,走路需要借助两根拐杖。年初,他刚动了手术,装上了人工关节。他笑呵呵地说:“保用十年”。

陈村的新家比过去宽敞多了,书房可能是最大的一间房子。书房三堵墙都被大大的书架遮蔽,靠门边的那面墙角,摆着一张简陋的木板床,**堆着一摞摞的书,床边还有个小书架。书房正中间则是一张像会议桌那样大的方桌,上面杂乱无章地放满了书。地上也是书。

陈村指着地上一捆东西说:“你看看这是什么宝贝”。一看,竟是王道乾翻译斯汤达《红与黑》的修改手稿。据陈村说,这是王道乾的遗译。陈村得意地说:“猜猜看我花多少钱买下的?”原来,这一捆王道乾的手稿,是他从网上获得信息,然后花了很少的钱买下的,是出版社不知何故流出的手稿。

书房隔壁是一间会客厅。客厅摆了一个大大的架子,上面放满了世界名曲CD。客厅,实际上就是一间“乐房”。闲暇之时,陈村喜欢听听西方的古典音乐。他说:“西方古典音乐令人纯正、安静。钢琴、大小提琴、交响乐、歌剧,我都喜欢。”

十年前,陈村曾在一篇《听e小调》的文章里,提到他对西方古典音乐的钟情。他写道:“那个黑夜,我坐在自行车的后架上,紧紧抱住胸前的别人的唱片。我们走了很多的路。我们很穷,没有唱机,但我们想听e小调。有音乐可听时,我们总是很快乐。帕尔曼手起手落,门德尔松在安抚着我,令我觉得梦幻般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