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名人一起讀書

“我的寫作不奉獻給大眾”

字體:16+-

殘雪的筆名顯示了她對人生的態度,殘雪是那種在大部分白雪已經融化後遺留下來的被汙染但是還不打算消退的剩餘的雪。她是一個自信的作家,有著強烈的自我認同。持有這樣公開信心的作家很少,在這一點上,她容易使人想到法國的杜拉斯。她們對外界的發言態度似乎有某種類似,而寫作方式也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在語言的使用上,都喜歡用單純、反複性多的寫法。

一個作家在創作之外,往往非常懂得自我保護,說話的時候非常謹慎,但是殘雪卻並不這樣。她在日本東京與評論家日野啟三的一次對話中,談及了她對讀者的態度:“提到讀者,他們分為各種不同的層次,我考慮讀者時,隻考慮與自己同水平、同類型的讀者。我的小說不是奉獻給大眾的。”

有評論者評論殘雪的作品“描寫人性的驚恐不安、時時戒備和偷窺狂的異常情緒,而這些都是非常負麵的、黑暗的。”殘雪回應說:“那樣的說法是非常無知的。另外,說我描寫了什麽,是完全不具備讀我的小說的資格的。”

在被問及有哪些人比較深刻地理解了她的作品時,她說:“除了我哥哥,還有其他幾個朋友在《文學評論》、《讀書》上寫的評論以外,沒有人了解。”

殘雪的這種態度證明了她拙於應付世俗,或者說她根本不屑於應付。她跟那些充滿了煙火氣息的善於摹寫經驗世界之快樂的女作家們完全不同。她的這種態度在一個民主的時代會惹起人們的憤怒,會影響商業上的成功。但是,殘雪似乎並不在乎這一切,她的自信來自她的確抓住了一個根本性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