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迪的樂觀和爽朗在朋友圈子中是出了名的。幾年前,海迪在北京圖書館參加活動,北京的一位女作家也去了,並在休息時與她攀談起來。那天她穿著一件綠色的毛衣,坐在輪椅上侃侃而談,還不時發出一陣陣大笑。那位女作家問她是在什麽樣的狀態下寫作的,她突然彎下腰,把襪口向下褪了褪,又把褲腿向上挽起來,露出浮腫的小腿;她輕輕在腿上按了兩下,便顯現出兩個深窩,就像按到一團麵上頭。那位女作家為之動容,眼裏湧起一團濕霧,而海迪的臉上仍然是燦爛的微笑,好像這一切已經司空見慣了。那位女作家曾經從事過醫護工作,她能體會出海迪以微笑麵對巨大的身體病痛需要什麽樣的毅力才能做到。
的確,海迪在公開場合總是很注意自己的形象,著裝合體大方,經常配一兩件裝飾物加以點綴。她的臉上永遠洋溢著微笑。她說這樣做是對自己的一種鼓勵,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當別人問她為什麽老是開懷大笑時,她說這是保持青春活力的靈丹妙藥。為此,許多初識海迪的人往往不能理解:為什麽身體如此之差的人還能如此樂觀?
答案是:毅力加信念。
沒有毅力,海迪恐怕早就從精神上跨掉了;
沒有信念,海迪恐怕也不會如此樂觀。
海迪有很多信念,但為讀者而寫作是支撐她取得巨大創作成就的最大信念。《生命的追問》出版後,好評如潮,可她覺得還是有一些遺憾。她把自己小時候的故事繼續寫出來,然後重新編輯,去掉原來書中不甚滿意的篇章,做了一個修訂本。她覺得隻有這樣做才對得起讀者,對得起自己的創作良心。在圖書界,不知道有多少正在出版的圖書是兌了水的,變了味兒的。有的人剛剛出點兒小名,就忙著出選集甚至文集,不斷重複自己,結果讓讀者連呼上當。相較之下,海迪寫作的嚴肅態度實在是當代讀者的一種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