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獻探研

第三節 貢性之與《南湖集》

字體:16+-

元明之際的貢性之,是宣城貢氏家族的又一名詩人。他曾任職元朝,明初隱居不仕,成為杭州、越州一帶的著名詩人,與詩畫家王冕齊名,有《南湖集》2卷傳世,在元代文學史上亦有其地位與影響。

一、生平與詩歌

貢性之字友初,[1]號南湖,生卒年不詳,[2]是集賢直學士貢奎族孫,戶部尚書貢師泰族侄。性之在元末,曾北遊京師、上都,[3]以國子生除主簿、縣尉,有剛直名,後補福建行省理官。至正十八年(1358),貢師泰官浙江行省參政,性之適自上都還錢塘。師泰贈詩二首,其一曰:“嗣宗諸侄仲容賢,客路飄零雪滿顛。曾為頌椒留子美,卻思戲蠟愛僧虔。十年江海三杯酒,百裏溪山一釣船。何日兵戈得休息,敬亭春雨共歸田。”愛重之情可見。[4]明洪武初,征錄師泰後人,大臣以性之薦,性之辭薦不仕,避居山陰,改名悅。其從弟駕部府君與再從兄司業府君同仕明朝,曾具舟迎歸金陵、宣城,皆不往。邑人芮麟亦曾過訪性之,憐其羈困,邀與俱歸,性之作詩辭謝:“老去親朋見麵稀,見時無計得同歸。遊絲落絮都成恨,社燕秋鴻各自飛。杜宇叫殘孤館夢,西風吹老故山薇。明年春雨南湖漲,擬把長竿坐石磯。”[5]每有所感,則泫然泣下,形而為詩,勸之仕者,即默不應,遂躬耕漁浦自給,以終其身。門人私諡曰“貞晦”。[6]性之無子嗣,惟有一女,嫁劉績。劉績祖籍洛陽,祖父劉惇為元浙東廉訪使,遂家山陰,子孫皆為越之名儒。這或許也是性之晚年寓居山陰,不歸宣城的原因之一。

貢性之工於詩歌,一生詩作頗多,傳世的就有四百多首。由於入明隱居不仕,以遺民自處,故感時傷世,思念故國,成為性之詩作的一大特點。如“昔客蘇台鬂未霜,不知塵世有悲傷……重來底用嗟興廢,亦有鹹陽與洛陽。”[7]“千裏江山百戰餘,年來寸土入皇圖。人行共指西施宅,身退誰歸範蠡湖?茅屋漸成新裏社,居民原是舊流逋。絕憐父老今無幾,欲問當時不受呼。”[8]“魚龍變化應難測,桑海更遷莫謾憂。世事天時總如此,寄身我亦一浮漚。”[9]“柳絮隨風點客衣,杜鵑啼血喚人歸。從今日日拚沉醉,酒醒人間春已非。”[10]這些詩句,既深深慨歎世事的滄桑,也寄寓了惓惓不忘故國的情懷。又如“慷慨懷丘壑,摩挲惜棟梁。自甘身偃蹇,不複夢明堂。”[11]“不將姓字通朝市,隻許詩書遺子孫。我亦江湖倦遊客,卜鄰他日願從君。”[12]“白頭莫笑孤飛翼,不入喧啾百鳥群。”[13]其不事二姓、終老山林之意,尤灼然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