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獻探研

第三節 文集版本的確定

字體:16+-

文集版本的確定,是元人文集選擇之後的第三步工作。《全元文》注意選取那些刊板流傳較早,能夠較完整地保存作者文章原貌的版本,同時也重視收存抄錄、校勘精良的善本。當然,由於客觀條件的限製,有時也不能盡如人意。

一、始刊本與早期刻本

《全元文》注重利用元人文集的早期刻本,在182位作者的203種文集中,《全元文》采錄元刊本8種,元刊明修本2種,明刊本32種,明刊清修本2種,合計44種。這些版本對於《全元文》的意義,不在於其年代久遠,有很高的文物價值,而在於其刊板時間與作者寫作的時代較為接近,能夠較好地保存作品的原貌。其中國家圖書館藏元延祐六年(1319)李懷素刊本《知常先生雲山集》,是《全元文》存錄的刊板年代最早的元人文集,至今已有近七百年曆史。原書5卷,詩3卷文2卷,今存本已殘,僅存卷3至5,所幸殘佚部分恰是詩集,文集部分尚保存完整,《全元文》即據之收錄蒙古國時期全真道士姬誌真的文章。

在《全元文》采錄的元刊本中,大部分是作者文集的始刊本。如元前期名臣劉敏中,“以文學受簡知,致身通顯,朝廷典冊,钜公銘誄,所著為多”。[1]劉氏卒後,詩文集藏於家中,學者不可得見。元統二年(1334),其婿魏誼將劉敏中集刊板傳世,囑韓性為之序。此為敏中集的始刊本,上距延祐六年(1319)劉氏辭世,不過十五年。《全元文》即據國家圖書館藏來自台灣的元元統二年刊本《中庵先生劉文簡公文集》25卷的縮微膠片,收錄劉敏中的文章,避免了使用《四庫全書》輯佚本或清抄本可能出現的傳抄錯誤。又如元代名僧釋大,傳世文章多至340餘篇。其詩文集《蒲室集》15卷、附《書問》1卷、《疏》1卷、《笑隱和尚語錄》1卷,為大生前所編刊,後至元四年(1338)虞集作序。《全元文》收錄釋大文集,也是以始刊的元後至元本為底本,很好地保存了大作品的原貌。又如色目名臣馬祖常(1279~1338),中延祐二年元朝首科進士,握手曆清華,踐任台閣,詩文溫厚典則,有漢唐之風。祖常卒於後至元四年,門生蘇天爵編其詩文為《石田先生文集》十五卷,後至元五年刊刻於揚州儒學。《全元文》即據此始刊本收錄馬祖常之文集。此外,《全元文》用為底本的元至順元年(1330)宗文堂刊本《靜修先生文集》,元刊本《村西集》與《西翁近稿》,也都是劉因、譚景星文集的始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