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圈边缘的冰岛被称为“冰火之国”。这里的“冰”,是指冰岛3/4的地方是海拔400米至600米的高原,高原的1/8是冰川覆盖。冰岛的河流大部发源于冰川。遍布的河流,虽没有航行的价值,却为冰岛人民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纯净、甘甜的淡水。由于山高水急,河流落差大,形成了许许多多的瀑布,有十分壮观的冰川景色。“火”是指冰岛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地区之一,拥有大小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30多座。平均每5年有1次火山爆发。最著名的火山是高达4 747米的希克拉火山,它在过去9个世纪里爆发过21次。冰岛人可以直接观看到极其壮观的火山爆发景观。
由于冰岛地处火山带,所以地热十分丰富。温泉、热泉、蒸汽泉、间歇泉等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它们的水温各不相同,有的温度适中,可以常年洗澡,有的温度很高,可以煮熟鸡蛋和土豆。代尔塔顿古温泉,泉水是从岩壁上几个孔里涌出来的,水温高达99℃,每秒钟出温水量达85加仑,形成了一条滚滚的沸水河。地热温泉不但点缀了冰岛的风景,还给人们提供了生活的方便。城市里用的暖气、热水取于温泉,种植蔬菜、水果、花卉的用水也是取于温泉。同时,冰岛冬天城镇几乎都有温泉游泳池,四季适用。即使是白雪皑皑的隆冬,游泳池内也是热气腾腾,温暖如春。在有温泉的地方,家家户户绿树环绕,鲜花芬芳。
冰岛的阿库雷里城附近,有一个米瓦登湖,湖中分布着许多由熔岩构成的奇形怪状的小岛屿,栖息着多种鸟类。在湖的附近,还有火山口、瀑布、地下温泉、熔岩林及热气田等奇景。
著名的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 776米,日本人奉之为“圣山”。富士山与樱花一样,是日本国的象征。“富士”这个名称是原日本土著的语言,意为“火之山”,大约是他们曾亲眼见过这座火山爆发的情景。
富士山(如图4-11)位于日本本州东海岸静冈县境内,山体是标准的圆锥形,山顶终年积雪。在富士山周围100多公里之内,人们都可以看到富士山那美丽的锥形轮廓,山顶却是平坦的。自海拔2 300米起至山顶,山体均为火山熔岩、火山砂所覆盖,因此在这一地区既无丛林又无泉水,登山道亦不明显,仅有弯弯曲曲的小道夹在沙砾中。
图4-11 富士山远眺[12]
海拔2 000米以下至山脚,却有各种湖泊、瀑布、丛林,风景秀丽。富士山区春季新绿、樱花盛开,夏季登山顶、观日出,秋季红叶满山,冬季白雪皑皑,四季均有观赏价值。
在富士山脚下,广阔的湖泊、瀑布与丛林构成了一片最优美的风景。夏天,这里是露营、游泳、钓鱼和野餐的胜地。冬天,它又是极好的滑冰场地。
在富士山的北端,有“富士五湖”,即本栖湖、精进湖、西湖、河口湖与山中湖。这些湖泊海拔都超过800米,其中最大的面积为710平方公里,最小的为0.88平方公里。湖光与山色交相辉映,使得富士山的景色在庄严之外,又有着秀丽与幽静。
在富士山的西部,还有白系龙景观。这是10余条由山壁中间喷出的山泉形成的小型瀑布群,水声犹如雷鸣,别有风味。
从各个方向眺望富士山,富士山都呈现不同的美姿。日本人把从北部看到的富士山称为“里富士”,从静冈方向看到的富士山称“表富士”,并认为“表富士”最雄伟。
我国东北山势不险,变化少,景色单调。但是东北地区濒临太平洋火山带,火山数量之多、熔岩规模之大,在中国占首位。著名的有长白山火山群、镜泊湖火山群、五大连池火山群等。拔地而起的火山锥体,广阔而多变的熔岩台地,奇特的矿泉群,幽静的火山口湖和堰塞湖,构成了奇妙的火山岩熔景观。
长白山火山群由巨型的白头山锥体及周围近百个矮小的火山丘组成,火山口积水形成的火山口湖,就是长白山天池(如图4-12),又名龙潭,是中朝两国的界湖。湖面海拔2 155米,湖水平均深度204米,最深处达373米,是我国最深的湖泊。
图4-12 长白山天池[13]
天池略呈椭圆形,形如莲叶初露水面。它是多次火山喷发后储水成湖的。火山喷出的物质堆积在火山口周围,使长白山山体高耸成峰(如图4-13),共有16座奇峰环峙,俨如威武剽悍的斗士,倚天傲立,拱卫着一泓湛蓝清澈的湖水。16奇峰中最高的是白云峰,海拔2 691米。各峰都有独特的风姿:白云峰气势磅礴,独此峰烟雾缭绕,玉柱峰拔地摩天,紫霞峰石壁浓绛,鹰嘴峰峰起双尖,冠冕峰气象端严,铁壁峰石色赤黑……构成了“处处奇峰镜里天”的美景。晴天时,水平如镜,云山相映,云中有山,水中有云,好似一幅绝妙的泼墨丹青。刮风时,砂石飞腾,池水掀起巨浪,甚至暴雨倾盆,冰雪骤落,使奇峰危崖罩在厚厚的云雾之中。再加上天池的冬季长达10个月,有6个月的时间湖水冻结,所以要想一睹天池芳容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图4-13 天池边上的火山石岩[14]
图4-14 乘槎河[15]
天池北端有一地势低下之处,称为闼门,是池水出流的惟一缺口,宽约二三十米,形成一条天然水道,即乘槎河(如图4-14)。天池水流到1 250米尽头时,便轰然跌下68米高的断崖,形成雷霆万钧的长白瀑布。乘槎河壮观奇特,《长白山江冈志略》记载:“水自天池泻出,天豁、龙门二峰之间,波浪汩汩,形同白练。严冬不冻,下流五里,飞泉挂壁,宛成瀑布,声闻十里外……实为松花江之正源。”乘槎河又称天河,有乘木排上天之意。
近年来,风传长白山天池出现“怪兽”,已引起科学家和游人的巨大兴趣。“怪兽”的出现,增加了天池的神秘。
镜泊湖火山群由10多个锥体组成。火山口呈桶状,由于水热条件好,火山口的底部长满山杨、白桦,火山口壁生长着红松、山杨、白桦等,形成典型的火山口森林,被称为“地下森林”。从火山口喷出的大量熔岩沿河谷形成带状熔岩台地和巨大的熔岩洞,顶上与壁上满是钟乳、条带状与流淌状花纹,色彩斑斓,美丽壮观。火山熔岩顺着一条山谷,直泻牡丹江,形成天然拦河石堤。拦住的江水成为湖泊,就是镜泊湖。
镜泊湖风光秀美。有飞瀑、大孤山、白石砬子、小孤山、城墙砬子、珍珠门、道士山、老鹳山等景点,为著名的“镜泊八景”。其中飞瀑即有名的吊水楼瀑布,位于湖的最北端。因为熔岩浆凝结而成的大岩坝阻住了湖水北流的去处,湖水漫过,便落入由熔岩坑塌陷而形成的深潭之中,成为大瀑布。飞流从20余米高的地方泻下,宽40余米,白浪翻滚,水珠飞溅,映着五彩缤纷的霞光,发出轰隆隆的春雷般的响声,气势宏伟。大孤山在瀑布南10余公里处,是地壳断裂后遗留下来的残块,露在水面上,周长近1公里。山呈牛背形,由花岗岩组成,高出水面约150米,是湖中最大的岛屿。西部山势陡峭,垂直于水面。山上林木阴郁,岸边草青沙白。它卓然独立,由此得名大孤山。小孤山的成因与大孤山相同,是水面上一座小巧玲珑、宛若刺猬的小礁山。山上开放着红、白、蓝、黄各色野花,还有白杨和老榆,使它像一座精致的盆景。
镜泊湖湖水清澈透明,船行其中,上端是山色云彩,下面也是山色云彩,两岸山峦绵亘,有三峡景象。更奇的是,曲折蜿蜒的镜泊湖实际上是由七面大湖连串而成。小船转过一个弯,迎面又是一面大湖。所以秦牧这样写道:“山穷水尽疑无路,抹角拐弯又一湖。”
小兴安岭西侧的五大连池火山群由14座火山锥组成,火山喷发时巨大的熔岩流堵塞了白河河道,形成5个相连的堰塞湖,故名五大连池(如图4-15),是我国仅次于镜泊湖的第二大火山熔岩堰塞湖。五池分称头池、二池、三池、四池与五池。头池最小,二池最深,三池最大。湖水清碧,好像5颗晶莹的绿宝石,被白河串连起来,蜿蜒在群山之中。
图4-15 五大连池岩熔地貌[16]
五大连池周围14座互不相连的火山,占据了1 200平方公里的熔岩台地,其中老黑山与火烧山的景象最为壮观奇特。
老黑山周围覆盖着绵延几十里的大片黑色岩石,是由奔流中的岩浆凝固而成,最长的一直延伸到17公里以外。当地把这片台地称为“石海”。它的确是石的大海,无际的海面上,有纤细的微波,有汹涌的巨浪,有突起的洪峰,火山群宛如怪石嶙峋的奇岛,屹立在石浪石海中。最奇的是台地上熔岩冷却后形成的长龙,当地称为石龙,真是千姿百态。有的如巨龙奔腾,有的像象鼻吸水,有的如飞瀑直泻,有的像大虫蠕动……还有翻花状、漩涡状、绳状、木排状、车辙状、馒头状、麻花状等各种形态,可谓变化万千。一座座高耸如塔的喷气锥与浑圆而浅阔的喷气碟更是珍贵的火山地貌。
老黑山山脚尽是紫红或黑褐色的火山砾、火山渣,枝丫丛生的矮小灌木与挺拔秀丽的白桦树在岩缝中顽强生长。登上山顶,可见其余13座火山锥各展风采,五大连池波波相映,池池相连。保存完好的火山口,壁深100余米,呈漏斗状,寸草不长,只有紫红、棕红或黑褐色的火山砾、火山灰。在烈日下,巨大的熔岩和零碎渣石不时散发出淡淡的硫磺气味,一股股淡蓝色的轻烟间或飘向天空。在老黑山的南坡有两个由液态熔岩在地下流动所形成的熔岩空洞,一名水帘洞,一名仙女宫。水帘洞不时有水珠从洞顶滴下,雨季则挂下丝丝水帘。仙女宫蜿蜒曲折,坚冰常年覆盖洞底,寒气袭人。老黑山的北坡是当年灼热熔岩的流经之地,人称腾龙谷。如今山谷里已生长着茂密的松树和白桦树,岩壁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和地衣,鸟鸣啁啾,恬淡幽静。
火烧山又名南格拉球山,是14座火山中最为高大雄伟的。山上草深没膝,覆盖着厚厚一层枯枝败叶。火山口四周高、中间低,像一个巨大的铁锅,“锅底”有少许积水,及蒿草丛生的沼泽。由于火山喷发初期不断有流体和岩石块堆积在火山口附近,逐渐增高形成山锥。到了喷发中期,大量岩浆把圆形山锥冲开两个豁口,山锥一分为二,成为两个相对而立的尖形山锥。山锥全由棱角分明的黑红两色石块堆积而成,没有草木,远看仿佛被大火燎过一般,火烧山由此得名。登火烧山可以尽览火山群画卷,火山爆发的那一霎直现眼前:岩浆迸流,热浪蒸天,怪石凌空,尘烟蔽日……而转眼之间,它们变成了凝固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