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鍾神秀——景觀美

(六)喀斯特勝景

字體:16+-

喀斯特地貌通常指岩石**,草木不長,有洞穴、落水洞、地下河而缺乏地表河流和湖泊的地區。得名於南斯拉夫達爾馬提亞沿岸的石灰岩區喀爾斯,現已用於有類似現象的一切地區,如法國的科斯、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美國的中西部、肯塔基州、佛羅裏達州和中國的雲貴高原、廣西壯族自治區等。這種地區由於流水沿石灰岩節理不斷侵蝕、溶解岩體,會形成石骨嶙峋、孤峰獨立、天生橋等奇特的自然景觀。

南斯拉夫的斯洛文尼亞境內的波斯托依納山洞,是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山洞之一,位於南斯拉夫與意大利交界的喀斯特高原的比弗卡河穀最低地。由比弗卡河的潛流對該地區石灰地層天長日久的侵蝕而成。宏偉的山洞體係包括4個洞,全長21公裏。洞內有嶙峋嵯峨的岩石叢,有五光十色、形態各異的鍾乳石和石筍。那從洞頂垂掛下來的石鍾乳,從洞底往上伸的石筍,一個個、一叢叢,絢麗奪目。石乳、石筍的形態更是千奇百怪:有白須垂胸、老態龍鍾的“聖誕老人”,有卷發披肩、臂抱“嬰兒”、臉頰緊貼著“嬰兒”小小嫩手的“慈母”,還有引頸報曉的“公雞”等,不勝枚舉,個個栩栩如生。石叢中時有泉水匯積,“人魚”清晰可見,爬遊時激起細微的漣漪。波斯托依納還有一個天然“音樂廳”,這是一個白色岩石合抱著的大廳,空空的穹頂約有十幾米高,長寬各為60多米。從1929年起,這裏舉辦一年一度的岩洞音樂會,可以容納聽眾1萬多人,音響效果特佳。那掛在洞頂的一群薄片石鍾乳,敲之可以奏出動聽的樂曲,被稱作“天然管風琴”。

波斯托依納新洞區的景色更加奇異迷人。進入“麵條廳”,好像置身於我國華北農村製作掛麵的晾曬場上;而“通心粉”不僅形象逼真,用手輕彈,還會發出布穀鳥叫般的聲音。另一個廳內滿是一根根擎天的石柱,撐著洞頂。一根擎天柱旁,一塊巨大的岩蓋像一頂帳篷,篷內長著一個個石筍,似村莊,似教堂,似田野中的莊稼。另一根擎天柱旁的岩石上長著一大片苔蘚,燈光下綠茸茸的像鋪著一匹緞子,在幽暗的洞中顯得格外的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