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钟神秀——景观美

(二)非洲著名自然景观

字体:16+-

1.“非洲缩影”——维龙加国家公园

维龙加国家公园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毗邻卢旺达和乌干达,1925年创建为非洲最早的国家公园。它坐落在东非大裂谷的大断层陷落带东段,横跨赤道线。园内群落生态环境丰富多样,居非洲大陆之首,既有萨瓦那草原那种灌木和乔木杂布的草原景观,也有纸莎草和芦苇遍布的沼泽地、草原、雨带乔木林、山地森林、熔岩平原、竹林和荒野,“非洲缩影”名副其实。温泉与硫质喷气孔亦是园中胜景。

公园占地7 800平方公里,从海拔798米的赤道森林直至海拔5 119米的鲁文佐里山巅,大幅度的地势海拔高度差造成了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维龙加,斯瓦希里语为火山,指基伍湖(如图7-3)与古维多利亚湖之间的山脉。其中4座火山已经熄灭为死火山,但尼亚姆拉吉亚火山和尼拉贡戈火山依然十分活跃,经常喷射,熔岩物可喷射到30公里之外的基伍湖。公园东边有鲁文佐里山地,形似火山,实际上是一条地垒,即两条裂缝之间的地壳隆起部分。山顶终年被冰雪覆盖,是白尼罗河的源头。

图7-3 基伍湖[1]

公园的景观绚丽多彩。古维多利亚湖北侧和南侧是宽广的平原,林木茂密,翠草遍野,恬静幽远,一直伸展到依萨峡谷。清绿的凯索湖畔有由辛迪河侵蚀而形成的悬崖峭壁,千姿百态。“大湖”湖水水波翻滚,景色极其美丽。

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使维龙加成为动物的天堂与乐园。平原、沼泽和湖畔活动着世界上最庞大的河马群,共计两万多头。大象、野牛、豹子出没于森林之中,甚至敢于到竹林地带活动。竹林也是濒临灭绝的长毛大猩猩经常光顾的地方。在保护区内还可看到狮子、鬣狗、犰狳等各种动物。

2.“非洲屋脊”——塞米恩国家公园

塞米恩国家公园位于非洲埃塞俄比亚的西北部,古都贡德尔与阿克苏姆之间。这里有塞米恩群峰突兀挺拔,如削如切,景色别致,蔚为壮观。

塞米恩群峰源于古老的地壳运动,它使辽阔的死火山隆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塬”。这是一种类似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成的四周陡峭、顶上平坦的台状地貌。塬上的山峰都是山崖壁立险峻,山顶地势平坦。最为粗犷的陡崖北壁段,地势在这里骤然下降了1 500米,直至山前地带的丘陵,形成了自然棱堡和巨大的“刺”排列成行的地理地貌。当地人把这种地貌称为“安巴”,即桌状高原的意思。

这里巍峨耸立着达善峰、盖什山、洛里山、安巴拉斯山等许多海拔4 000米以上的高峰,因此,塞米恩地区被称作“非洲屋脊”。

在海拔3 000多米至4 000米的高处,生长着“欧石南”与“圣·让”宿草林,海拔3 000米至3 300米处的崖壁原有刺柏与罗汉松,但现在只在崖壁的突出部分还残存着少数刺柏。阿尔卑斯青苔的下方是繁茂的牧场,平整的石块和高大的欧石南丛杂陈其间,有时还可见到巨大的山地半边莲,这种在欧洲只能长到12厘米的植物在这儿居然可以高达5至7米,引起了世界各地植物学家的极大兴趣。

塞米恩公园有许多罕见的珍稀动物,其中包括山羊驯化前的远祖沃利亚野羊,这种羊在世界其他地方早已绝迹,但塞米恩高地和山坡的非洲—阿尔卑斯气候非常适宜于它们,所以留存了下来。“红心狒”在这里结群出没,每群有300至400只不等。红心狒正式名称为“吉拉德狒”,因其胸部长有红斑而得名。塞米恩地区独有的地区性哺乳动物塞米恩狐还幸存有20多只,此外还有多种猛禽。

3.“声若雷鸣的雨雾”——维多利亚瀑布

非洲南部赞比亚与津巴布韦的接壤处,有著名的维多利亚瀑布。它是非洲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与北美洲的尼亚加拉瀑布、南美洲的伊瓜苏瀑布并列为世界三大瀑布。1989年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赞比亚北部的赞比西河,全长2 560公里,是非洲的第四大河,它在赞比亚境内的长度为1 520公里,流经3/4的国土。从广袤的原野流到南部赞比亚与津巴布韦交界的区域,遇到许多大大小小的岛屿,河面像扇面一样逐渐展宽,开阔达1.6公里,水流舒缓。到了乌兰巴(旧称利文斯敦)市附近,赞比西河突然碰上了一个大断层,使河水在宽约180米的峭壁上骤然翻身,整个跌入约100米深的峡谷,万雷轰鸣,惊天动地,激起层层白色水雾,巨响和飞雾可远及15公里以外的区域,形成壮丽无比的大瀑布。赞比亚当地人称它为“莫西奥图尼亚”,而津巴布韦则称“曼吉昂冬尼亚”,但意思相同,均为“声若雷鸣的雨雾”。19世纪中叶英国传教士戴维·利文斯敦在对非洲的探险中发现这个瀑布后,以英国女王的名字命名,沿用至今。

维多利亚瀑布(如图7-4)被岩石分为5段,由西向东分别为“魔鬼瀑布”、“主瀑布”、“马蹄瀑布”、“彩虹瀑布”和“东瀑布”。魔鬼瀑布只有约30米宽,因其流水侵蚀严重,比其他段平均落差线低10米左右,故水势凶猛,水流湍急,汹涌翻腾,恰如魔鬼一般,虽在旱季也气势不减;主瀑布高约93米,流量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中间被礁石隔出一条裂缝;马蹄瀑布因状似马蹄而得名;彩虹瀑布是整个瀑布中最高、也颇具神秘感的一段,最高处达122米,形如巨帘,翠谷间常见飘在水雾间的七色霓虹;东瀑布在旱季时往往是悬崖峭壁,在雨季时才会出现千万素练。这5条瀑布倾泻入一个宽仅400米的深潭,水流直落下去,又反冲而上,上下翻滚,波浪汹涌,宛如沸腾的怒涛,在天然的大锅中咆哮,取名为“沸腾锅”。

图7-4 维多利亚瀑布

峡谷的南壁西段,叫雨林区,与赞比西河西岸相连。大瀑布腾起几百米高的柱状雾云,使这地区布满水雾。每至雨季,水沫凝成阵雨,将雨林区的树木洗得一尘不染。

峡谷的东部有突出于峡谷之中的三角形半岛,名为“刀尖角”,从刀尖到对岸仅有30多米的间隔。1969年建有一座2米宽的小铁桥,名为“刀刃桥”,远望如一柄巨大而锋利的钢刀架在山崖上。在这座桥上观赏瀑布,能看到漫天巨涛扑面而来,万丈深渊似在抖动,获得震撼人心之感。

居住在维多利亚瀑布附近的科鲁鲁族人对瀑布有着强烈的敬畏之心,从不敢走近。邻近的汤加族人把维多利亚瀑布视为神,把彩虹瀑布视为神的化身,每年都要在东瀑布举行仪式,杀黑牛祭神。

4.阿尔达布拉大环礁岛

阿尔达布拉大环礁岛属塞舌尔共和国,在莫桑比克海峡以北,位于马达加斯加以北约420公里处,距非洲东海岸640公里。这里有4座大珊瑚礁岛围着一浅水潟(咸水浸渍的土地)湖,湖中又有若干更小的岛。这4个大岛被一组环礁所包围,构成了阿尔达布拉大环礁岛。环礁总面积为350平方公里,其中188平方公里是陆地,20平方公里为丛林地,其余为潟湖、外围海域及暗礁。

环礁仅极少一部分海拔超过3米,地形高低不平,差异很大。多种生态环境使得环礁上有十分丰富的动物与植物资源,还有适宜于各种海洋生物生存的生态环境。与世隔绝的状态,使得人类对这里的影响极小,因而成为众多濒危动物与植物的天然庇护所。

美丽如画的环礁岛上生存着152 000只左右的大陆巨龟,是印度洋上惟一未遭人类侵扰的乌龟群体,也是环礁上最壮观的自然景观。这里还幸存有大约5 000只印度洋上不会飞的鸟类——阿尔达布拉陆地秧鸡。环礁上有西印度洋最大的军舰鸟群、红爪鲣鸟群和各种无脊椎动物。在乌龟觅食的草地上可以见到一些特有的只在这里生长着的植物,表明着这些绝无仅有的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

5.伊其克乌尔国家公园

伊其克乌尔国家公园位于突尼斯比塞尔塔省,面积107平方公里。

在这片土地上,有独特的白云石自然景观,但使它闻名遐迩的根本原因却在于伊其克乌尔泻湖与另一个与海相通的湖泊所构成的湿地。伊其克乌尔泻湖是北非大面积湿润地带中惟一的一个湖泊,它的水来自3条非洲土语称为“洼底斯”的水量极小的河流:廷哈河、候米内河及萨赫纳内河。在泻湖与其南部的积水的洼地之间,巍然耸立着一块高500余米的巉岩,即伊其克乌尔山,公园由此得名。

伊其克乌尔公园是非洲最重要的水鸟越冬地之一。在这儿有10万余只“波绒鸟”,成千上万只赤颈鸭、骨顶鸡、豆雁和数目可观的粉色火烈鸟,还可以见到在欧洲温润地带已经极少见或已消失的鸟类,如骨顶角鸡和紫水鸡。

直到数十年前,这里还生存着一种3 000年前就已驯化了的矮型水牛,这是迦太基帝国以前从亚洲引进的印度水牛。1976年又引进了这一品种,但人们无法预料它现在是否还能在这里繁衍出和古迦太基时代一样的矮型水牛。这是建立国家公园的最主要的理由之一。

6.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位于坦桑尼亚共和国北部,是一片辽阔的高原火山区。区内有著名的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奥杜瓦伊峡谷和已变成深湖的恩帕卡艾火山口。

恩戈罗恩戈罗800万年前是一座活火山,现在的火山口是世界上最完整的火山口,壁沿海拔2 286米。火山口底部是火山锥陷入火山井而形成的大凹地,面积达160平方公里。沿火山口外缘环行,6座海拔3 000米以上的山峰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火山口内湖边上草地茸茸,百合花、菖兰花、矮千手、雏菊、羽扁豆、三叶草竞相开放,万紫千红。犀牛、大象、狮子(如图7-5)和“迪克迪克”羚羊在悠然来往。每年春天,准备一年一度迁徙的火烈鸟盈千累万地云集在火山口底部的咸湖。火烈鸟是一种粉红色的群居鸟,脖子长、尾巴短,羽毛呈粉红色,翅膀的颜色更深一些。当它们集中时,湖面宛若铺上了浅玫瑰色的薄纱,而当它们展翅飞翔时,就像晨曦中的红色彩霞,极其美丽。而每年5~6月间,庞大的斑马群和花斑牛羚群汇集在塞仑格提高原,六七匹一排横立,准备开始行程500公里的向西迁徙,这一场面是极其壮观和激动人心的。

图7-5 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内的狮子[2]

奥杜瓦伊浅峡谷距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西侧40公里,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现的,峡谷因古河水侵蚀岩石层而成。这个峡谷不仅风光独特,更主要的是在这里发现了人类学系谱的踪迹。1959年人类学家在这里发掘出距今125万年的南猿头盖骨,1960年又发掘出距今190万年的能人化石残骸、石器以及迄今仍被狩猎的动物之远祖化石。奥杜瓦伊峡谷由此更显出了它的重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