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萌分享青年领导力

后记

字体:16+-

以前每次讲座,我都会与青年朋友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讲他们的奋斗故事、挫折经历与关键时刻的果敢和胆识,讲他们的坚韧不拔与热爱学习,持之以恒与博大胸怀。

可有一次,我在自己母校——北京师范大学讲座,讲起了某位名人的奋斗历程。这时,有个女孩子举起了小手,我至今都记得她穿了白色毛线衣,她站起来大声说,“萌姐,讲座时间只有一个半小时,我们大家都对您个人经历非常感兴趣!您可否讲讲自己的经历呢?”然后,她随即扭身“是不是啊?同学们!”这时候,诺大的讲堂充溢了“是——”,不同口音,不同音质,不同音调……

这个时候,我猛醒:同学们请我来讲座,是想了解我的故事,他们都渴望成为与我一样的人,或某方面一致的人,他们都向往优秀与卓越,他们不甘平庸。或者他们觉得我取得的成绩,是可以复制的。

于是,我就有了本书的文字,谈谈我这个人,谈谈我做的事。

我的读者,当代的青年们,内心火热、**燃烧,可有时候顾虑太多,害怕自己失去这个,又怕得不到那个,这样,大好时光和机会就白白流逝与浪费。

我认识很多优秀的青年,他们出身一般,但志向高远,坚毅不凡,曾因为把握住了第一个机会,于是学会了那种“抓住机会的能力”,接着又把握了下一次机会……长此以往,他们成为了“机会垄断者”,而所谓的“普通青年”就只能坐等命运的安排……

如果你看完这本《张萌分享青年领导力》,就会知道,这个社会不完全是所谓靠“关系”的,你这位青年小伙伴,应更重视自身的建设,应该相信自己对目标的勤奋努力与坚持不懈的自我完善。

我们需要永远保持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和行动!这种努力的“功效”不会立竿见影,而是潜移默化、点滴积累的结果,越早树立这种意识越好!这也是为什么我最早与出版社的老师商议书籍定位的时候,坚持要为还在中学的你,或者中学家长们留出一部分空间,因为我的努力与奋斗,就始于中学时代!

在此,感谢我亲爱的父母给予我生命,让我能够经历这个世界的美好;

感谢我的亲人们,因为有你们,在我最艰难、最脆弱的时候总有依靠;

感谢北京师范大学以及浙江大学的各位领导、老师、同事与同窗们,因为有你们,我成长的青春道路充满阳光;

感谢开启我全球视野的APEC、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会议的主办方、各国政治、商业、学术榜样、同仁们,因为有你们,我立志为解决“全球青年问题”而奋斗;

感谢我的朋友们,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给予的所有支持帮助,张萌自当铭记在心,尤其是在工作室最困难的时候,无偿的支持与帮助;

感谢我的学生与追随者们,因为有你们,我明确了方向,知道为谁与为什么奋斗;

感谢我成长过程中,帮助我、批评我以及反对我的人们,因为有你们,我才能学会感恩与反思;

最后,感谢为本书寄语推荐的政商学界领袖: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博士、诺贝尔奖获得者Tim Hunt教授、Facebook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女士、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女士、BBC世界新闻台主播Nik Gowing先生、中国国务院参事汤敏博士、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负责政策事务副总干事、青年失业问题全球议程理事会理事Jose Msnuel Salazar Xirinachs先生、哈佛大学商学院Diego Comin教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校长Indira V.Samarasekera女士、卡内基梅隆大学校长Subra Suresh教授、大阪大学校长平野俊夫教授、早稻田大学副校长内田胜一教授、《自然》杂志主编Philip Campbell教授、《科学美国人》杂志主编Dichristina博士、英国首相卡梅伦先生、英特尔(中国)董事戈峻先生、共识传媒总裁周志兴、中国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华尔街英语全球创始人Peccenini教授、长河实业董事长高鸿鹏先生等;参考文献资料的所有著作者、参与整理建议所有人和工作室的同事们(恕不能一一提及);特别感谢本书的策划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马佩林老师,编辑纪潇、李菡、陈涛、周粟老师;感谢所有人,我们共同为读者献上这份礼物!

2013年深秋 张萌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