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的經驗、困局與出路

一、文學修辭與中外修辭批評理論的遺產

字體:16+-

我們將首先討論什麽是文學修辭,什麽是文學修辭批評以及中外文學修辭批評的遺產。

(一)文學修辭的性質、功能和效果

作家麵對自己獲得了的題材,在開始進入創作過程之前,必然有關於這個題材表達成自己心目中所希望的樣子的預設,這就不能不考慮作為語言表達的修辭問題。那麽,文學修辭問題主要包括哪些內容呢?劉勰在《文心雕龍·章句》篇指出:“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無疵也;章之明靡,句無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從,知一而萬畢矣。”劉勰的意思是,作家寫作作為立言活動,無非要考慮到字(詞)、句、篇三者及其關係。這就是文學修辭的內容了。文學修辭就是在表達文學題材時用字詞、句子和篇章的秩序。這一點並無不同意見。但對劉勰這段話的後半段,“龍學”界有兩種不同的解讀:其一,認為“篇”是“本”,字(詞)、句是“從”,全篇光彩鮮明了,那麽各章就無瑕疵了,各章明白美好,句子就不會有毛病了,句子明潔華美,字詞就不會有錯。這種理解把全篇的修辭安排看成是整體性的東西,整體性的東西安排好了,那麽章、句、字詞也就穩妥了,所謂“振本而末從,知一而萬畢”,就是說的這個意思。第二種理解,認為“字”詞是“本”,“篇”是末,認為全篇光彩鮮明,是因為各章無瑕疵,各章明白美好,是因為句子沒有缺點,句子明潔華美,是因為用字(詞)沒有毛病。這就是所謂“因字而生句,積句而為章,積章而成篇”。我是同意後一種看法的。認為文學修辭的要素是字、詞、句、章、篇的修飾。字詞的修飾是基本的,然後才是句子、章節、全篇的修飾。如果連字詞都有許多毛病,如何去講究句子、章節、全篇的安排呢?但同時我又認為“篇”作為整體的安排也是重要的,或者說是更重要的。這一點劉勰也注意到了,他在《文心雕龍·附會》篇說:“夫畫者謹發而易貌,射者儀毫而失牆,銳精細巧,必疏體統。故宜詘寸以信尺,枉尺以直尋,棄偏善之巧,學具美之績,此命篇之經略也。” 意思是說,繪畫者一味描繪毛發,而所描繪的形貌就會失真。射箭者隻見毫毛,而不見整堵的牆,就會因小失大。所以寧可委屈一寸而保證一尺的伸直,寧可委屈一尺而保證一丈的伸直,寧可放棄局部的細巧,也要學會整體完美的功夫,這才是謀篇布局的概要。這裏,劉勰實際上講了這樣一個道理,整體是製約局部的,而局部卻不能超越整體。整體優先的原則是十分重要的。這裏劉勰所說的尋、尺、寸,也是指篇、章、句、字詞的修飾,但強調整體優先。由此看來,劉勰認為文學修辭包括兩個過程:一個過程是由篇到章到句到字詞的加工,即由整體到部分,在實際創作中,作家對於自己筆下所寫的作品的情調、色澤等先有整體的構思,然後才設想具體安排字詞、句子、章節時的加工,我們似可以稱為“大修辭”;一個過程是由字詞到句子到章節到全篇,即由部分到整體,就是說細部的加工會影響到整體的效果,特別是關鍵的細節的加工,甚至可以決定整篇的情調和色澤等,我們似可稱為“小修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