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表於《文藝爭鳴》2008年第11期。
當代中國文學的世界性問題,不是憑空提出來的。自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再與世界隔離,當代中國文學也不再與世界隔離。中國作家的作品走向世界,受到外國作家和學者的關注與研究。與此同時,世界各國的文學和理論潮流也進入中國,受到中國作家和理論家的關注與研究。文學創作界和理論界這種互動是空前的。正是在這種互動中,形成了中國當代文學世界性的應有的環境與氛圍。特別是經濟和文化全球化的趨勢更推動了這種互動的過程。正是在這種互動中,在這種新的開放的環境和氛圍中,當代中國文學的世界性問題凸顯出來了。
文學的世界性是多元的聚攏,是世界各民族文學豐富性的結合。這裏沒有霸權,沒有獨尊,沒有“一言堂”,沒有“你死我活”,有的是對話。對話是生活的本質,也是現代性的本質,理所當然也是文學世界性的本質。換言之,文學的世界性我更喜歡把它理解為世界各民族文學之間的平等的對話。既然是對話,就可能有同質性的成分,也有異質性的成分。其中我認為異質性的成分是更為重要的,各民族都把反映本民族生活最具特色的文學作品拿出來,那麽全世界的讀者就能欣賞文學的赤橙黃綠青藍紫,就能聽到眾聲喧嘩的奏鳴曲。如果說文學的世界性是大海的話,那麽不拒眾流方能成其為大海。如果文學的世界性“好的很”的話,那麽,“好驢馬不逐隊行”,這是明末清初王夫之說的一句話。我的意思是說,在世界文學的大海裏,具有民族性的成分越多,各具特色的東西越多,那麽文學的世界性也就越強。即使是普適性的東西,如關注個人自由、社會公正、生態文明,關注人的命運、人的生存狀態,一句話,一切銜接世界文學的主題,也要有不同的描繪,不同的情調,不同的韻律,不同的色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