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藝批評的價值取向,常常被理解為批評標準。說到標準,似乎是把一部作品用一種標尺去衡量,顯得機械而刻板,因此有些批評家寧願回避標準,說自己的批評是沒有標準的。我覺得用價值取向來取代標準也許更科學一些,更容易被人接受。實際上,任何一個批評家的批評都不可能沒有價值取向。沒有價值取向的批評是不存在的。當前的文藝批評中的價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是混亂的。幾乎對每部作品都有兩種以上的不同評價。似乎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究其原因就是批評家的立場不同,觀點不同,視界不同,或者說是價值觀的不同導致價值取向的不同。
我們的批評要堅持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這就是在批評中要堅持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難道我們不要愛國主義而要賣國主義嗎?難道我們不要集體主義而要極端的個人主義嗎?難道我們不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公平、正義以及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為理想的社會主義,而要不把人當人、等級森嚴、貧富懸殊、學無所教、病無所醫、老無所養、住無所居的官僚資本主義嗎?當然不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在批評中必須得到確認和堅持。
但是我們又不能不看到,在具體的實際的批評中,批評的價值取向問題遠比上麵所說的要複雜。因此我們應在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前提下,結合文藝的特征、文藝批評的特征展開對這個問題的深入思考。
從20世紀末以來,我一直在研究當代文學創作的精神價值取向問題,先後發表過幾篇文章。我一直認為,當代文學創作的精神價值取向可以有許多維度,包括休閑、娛樂、宣泄、鑒賞等都可以是其中的維度,但應該有三個基本維度,這就是曆史理性、人文關懷和藝術文體三者的辯證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