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的經驗、困局與出路

三、文藝批評的對象與方法問題

字體:16+-

文藝批評的對象是文藝作品和各類文藝現象,有時也涉及這些作品的作者,這本來是不成問題的。但是,自消費主義思想流行以來,時尚的文化批評似乎要取代文藝批評,似乎文藝批評已經過時了,文藝批評的對象應該鎖定在廣告、模特走步、選美、網絡、咖啡館、街心花園、房屋裝修、“超女”、《紅樓夢》演員選秀、“華南虎照片”等泛文化現象上麵。其理由是,純正的文學藝術已經邊沿化,文學更要走向終結,趁審美還在這些似乎與文藝有點關係的活動上麵蔓延,趕緊實現文藝批評的文化轉型,以便文藝批評能夠繼續下去。對此問題,我已經發表過意見,這裏不想多談。我隻想說一句,純正的文藝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但不會滅亡,借用主張過“文學終結論”後又改變觀點的美國學者希利斯·米勒的話來說:文學是安全的,藝術是安全的……文藝批評也是安全的。

這裏我想就當下文藝批評要不要細讀作品的問題談點看法。

現在有一種現象,有些批評家隻聚焦於文學事件或文化事件,而很少閱讀和研究當代文學作品。有的批評家甚至公開聲稱,他不讀某個作品也照樣可以批評。可見,這些批評家所關注的不是作品的性質或價值,而是圍繞在作品周圍的事件。這種不讀作品隻是關注圍繞作品周圍的事件所發生的批評,其目的不過是商業炒作,把人們從作品的思想與藝術上引開。這種批評對於商業也許有意義,對於人們在無聊時候助談興也許有意義,但對於真正的文藝批評毫無意義。真正的文藝作品可以有三個層麵:第一層是“悅目悅耳”,第二層是“悅心悅情”,第三層是“悅誌悅神”。真正的文藝批評應該進入到作品的全部三個層麵。而這種不讀文藝作品的文藝事件批評,連作品的“悅目悅耳”這個最表麵的層麵都沒有觸及,那麽請問,這種批評能進入文藝作品的世界嗎?能理解作品所抒寫的情誌嗎?能揭示作品所具有的美學的曆史的意義嗎?不把作品當批評對象隻是把事件當批評對象的批評在今天的流行,還是商業“炒作”的小伎倆,對於真正的批評來說,也可以說是一種消解,一種褻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