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的經驗、困局與出路

一、危 機

字體:16+-

(一)理論脫離實際

不能回答和解決社會轉型後提出的亟需解決的問題。如當前的文學創作沒有出現偉大的作家和偉大的作品,出現偉大作家和偉大作品需要什麽條件?構成偉大文學作品的要素是什麽?作家的作品如何獲得這些要素?偉大作家僅僅展現人民的生存狀況和命運就夠了嗎?他們要不要通過其創作提出獨特的深刻的思想?作家要不要與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區別開來,顯示出自己的思想個性?現在我們的社會是否仍然可以出現像屈原、陶淵明、李白、關漢卿、曹雪芹、魯迅那樣永恒的作家?作家如何應對市場經濟的挑戰?作家是否一定就要加入市場化的潮流?如網絡文學成為一個更加龐大的文學創作群體和閱讀群體,這和精英文化知識分子的創作構成一種什麽關係?我們如何應對網絡文學這支新軍?如對於電影、電視等媒介的不斷強大,文學如何自處?是加入它們的潮流,作為它們的同盟者,還是拒絕它們?文學是否可以劃界獨立發展?這兩條出路的條件是什麽?文學消費中的問題是什麽?如何能讓那些更喜歡讀圖的人轉向讀書,包括讀文學作品?我們在這方麵可以做哪些工作?怎樣的工作才是有效的?我想還可以列出許多問題。

文學活動是文學理論賴以存在的根基。但現在文學理論的現狀是理論脫離實際,文學理論對這些問題或者是漠不關心,不予理睬;或者是雖然作了一些回答與解決,卻顯得力不從心,功效甚微。這就是危機。這些問題的出現是由於中國20世紀90 年代社會轉型所導致的。今天的社會已經不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社會,也不是80年代的社會,這是一個對我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的社會。說熟悉是因為我們就生活其間,每天都感受到這類問題;說陌生是因為所遇到的問題是我們以前從未遭遇過的、沒有認真研究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