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繪畫:譜係與鑒賞

第三節 回歸本土的“儀式”

字體:16+-

中國畫在朝著國際化與本土化的雙向推進過程中,實驗水墨和抽象水墨產生了一種共振現象,構成了中國現代水墨的基礎。而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活躍在中國畫壇的新文人畫,其在本土化向國際化的推進過程中產生了一種偏振效果,構成了中國畫回歸傳統、回歸本土的一種“儀式”。

“新文人畫”這個概念由高劍父在20世紀40年代提出。高劍父在當時認為改革中國畫應植根於民族繪畫的優良傳統之中,所以提出要畫“新文人畫”、“新宋院畫”之革新中國畫的藝術主張。80年代中國大陸正式提出“新文人畫”這個概念,並見於文字的是著名畫家範曾。範曾在一篇《中國畫縱橫談》的文章中談到自己的繪畫創作時說:“中國傳統的哲學、文學、書法養育著我的畫境……我的姑祖父陳師曾在20年代提出複興文人畫,我現在提出‘新文人畫’,以示區別傳統文人畫或舊文人畫。”[1]在範曾提出“新文人畫”的同時,1987年和1988年,一批從事“新文人畫”創作的畫家們分別在南京、北京舉辦“南北方畫展”,1989年在中國美術館正式打著“新文人畫”的旗幟,舉辦了“中國新文人畫展”,並召開了“新文人畫研討會”出版了“新文人畫”畫冊。但無論是範曾對“新文人畫”的提出,還是拉起“新文人畫”旗號舉辦的畫展,都沒有將這一概念作出明確界定,“新文人畫”有什麽特點,也沒有一個係統的看法。隻是鄧福星先生在1989年為一本《新文人畫選》作的序言中,對新文人畫與其他當代水墨畫、新文人畫與傳統文人畫作了區別。鄧福星說:“新文人畫也是一種當代藝術形態。當拿它與其他當代水墨畫比較時,完全著眼於它所繼承的舊文人畫的創作精神、藝術觀念、表現方式等特征……新水墨畫也帶有比較強的主觀性,是畫家內心、個性以及人物的表現形式。作品有時也會出現某種意境或趣味,但畢竟與文人畫不同。它們最根本的區別在於,新舊文人畫把高度感情化或理性化的筆墨與作者的心態、個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因此,用以創造筆墨形式的、那極富有表現力的用筆也成為文人畫構成的一個部分。新水墨畫表現重心的轉移或對用筆的舍棄,使它失去了新舊文人畫某些最基本的方麵。”[2]鄧福星雖然將新文人畫與傳統文人畫、當代水墨畫作了些區分,但並未道出“新文人畫”的基本含義。隻是到了90年代中期,有人才對“新文人畫”從字麵上作了簡單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