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①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④。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小令。
②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③西风:秋风。瘦马:马因长途跋涉而累瘦。
④断肠人:悲伤极度者。天涯:天边。
【评析】
马致远(约1250—约1321),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退隐山林,以诗酒自娱。他是当时大都“元贞书会”的杰出作者,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散曲有《东篱乐府》。
这支小令以写秋著称,被誉为“秋思之祖”,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它以郊野日暮秋景为衬托,抒写了作者深沉绵远的愁思。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位骑着瘦马漂泊天涯、正承受着羁旅行役之苦的征人。此时,他正迎着寒凉的秋风行走在荒僻的古道上,眼前是“枯藤老树昏鸦”的荒凉破败。“小桥流水人家”散发着家庭生活的温暖恬静,但这种温暖恬静却是别人的。“断肠人在天涯”是全曲的点睛之笔,有了它,前面描绘的若干景象才有了感情色彩,从整体上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这支小令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景妙合无痕。众多意象的并列组合构成一幅秋郊日暮羁旅图,作者把愁思融进这组图画当中,从而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语言凝练自然,明白如话,而意蕴丰富,意境深远。尤其是开头三句,由九个名词、九种景物组成,毫无雕琢,也不用动词和关联词语加以连接,而意境浑然自现。
【辑评】
秋思之祖。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小令定格》
《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
——清·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元剧之文章》
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语语明白如画,而言外有无穷之意。
——清·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明人辄喜摹此词,而终无佳者,于此见元人力厚。
——吴梅《顾曲麈谈》
【相关资料】
吴小如:《说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诗词札丛》,北京出版社1988年版。
杨福生,陈友冰,许振轩:《元人小令赏析》,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黄克:《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赏析》,《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崔子恩:《明白如画 蕴意无穷——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析》,《名作欣赏》1985年第2期。
魏崇武:《〈天净沙·秋思〉片谈》,《名作欣赏》1995年第4期。
王志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古典文学知识》1998年第5期。
金志仁:《三个句子的迷惑 一句评语的误会——也谈〈天净沙·秋思〉的析评》,《名作欣赏》1998年第3期。
吴兆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第6期。
潘静:《论马致远〈秋思〉的文化审美意蕴》,《名作欣赏》2005年第14期。
刘淑丽:《俊逸风流 羁旅绝唱——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赏析》,《名作欣赏》2006年第3期。
山坡羊·潼关怀古①
张养浩
峰峦如聚②,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③。望西都④,意踌躇⑤。伤心秦汉经行处⑥,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⑦。兴⑧,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
①山坡羊:元曲牌名。潼关: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北。
②峰峦:山峰和山峦。
③山河表里:指潼关地势险要,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④西都: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⑤意踌躇:思绪起伏翻腾,也指陷入了沉思的状态。
⑥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⑦宫阙:泛指宫殿。
⑧兴:兴盛,与下边的“亡”(灭亡)相对。
【评析】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历官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在任监察御史时,因批评时政而为权贵所忌,被免官。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不久便积劳成疾,卒于任所。他的散曲多写弃官后的田园隐逸生活,一些作品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怀,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
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就任陕西行台中丞途中所作。潼关东临崤山,西近华山,山山相连,峰峦如聚,上有高山,下有大河,黄河波涛滚滚,气势非凡。“山河表里”一句,指出潼关险要的地理位置。面对这种壮美的景色,作者不是抒发思古之幽情,却以“望西都,意踌躇”转过,陡然用“伤心”两字带出对秦汉的慨叹:“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个朝代兴盛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的灭亡,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黎民百姓。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做的概括与评判。
作者以“怀古”为题,指出在封建社会无论怎样改朝换代,老百姓都难以逃脱深重的灾难和不幸,表达了作者对社稷苍生的深切同情和关怀。全曲只有44个字,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以高度的艺术概括,表现了相当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足抵一篇长篇政论。
【辑评】
写出何等沉痛的心情!结尾八个字,说尽了几千年来阶级社会制度所加给劳动人民的苦难。像这样的警句,真可说是前无古人了!
——龙榆生《词曲概论》
结句可为为刍狗者申冤。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相关资料】
董上德:《忧患意识与人道情怀的融合——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1期。
黄克:《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①
王和卿
弹破庄周梦②,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谁道风流种③?唬杀寻芳的蜜蜂④。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扇过桥东。
【注释】
①醉中天:仙吕宫曲调名。
②弹破:挣脱,冲破。庄周梦:《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意为浮生若梦,变幻难测。
③道:形容,描述。风流种:才华出众、举止潇洒的人物。一说横行霸道的权势阶层。
④唬杀:吓得厉害。杀:极言程度很深。寻芳:采花。
【评析】
王和卿,生卒年不详,散曲家。散曲雅俗兼备而以俗见长。现存散曲小令21首,套曲一首,见于《太平乐府》《词林摘艳》等集中。朱权《太和正音谱》列其为“词林之英烈”。
这是元散曲中一首很著名的小令。作者以诙谐夸张的笔触描绘了一只硕大无比的蝴蝶。它乘风而起,竟能将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不仅吓坏了蜜蜂,还追逐着卖花人,并将其扇过了桥东。这只蝴蝶简直让人错愕。联系元代的社会现实,也许这只蝴蝶已被作者赋予了某种象征意义。或认为“蝴蝶”一类的“风流种”指才华出众、不举礼法而有反抗性的人,或认为指元代那些惯于寻花问柳、仗势欺人的“花花太岁”和权豪势要。但无论是哪种解释,都可看出这只蝴蝶的非同寻常。
此曲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别具特色,其新奇的想象与异乎寻常的夸张,近乎荒诞,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语言恣肆朴野,浅近通俗,虽如随手之作,却耐人寻味。这正是散曲的上乘之境。
【辑评】
大名王和卿,滑稽佻达,传播四方。中统初,燕市有一大蝴蝶,其大异常。王赋《醉中天》小令……由是其名益著。时有关汉卿者,亦高才风流人也,王常以讥谑之,关虽极意还答,终不能胜。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只起一句,便知是大蝴蝶。下文势如破竹,却无一句不是俊语。
——明·王骥德《曲律》
元王和卿与关汉卿俱以北调相高,偶见大蝴蝶飞过,和卿赋云云,汉卿遂罢吟。
【相关资料】
杨福生,陈友冰,许振轩:《元人小令赏析》,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李汉秋等:《元曲四百首注释赏析》,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版。
思考题
1.李煜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作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以《雨霖铃》为例,简析柳永词的创作特色。
3.前人认为苏轼的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胡寅《酒边词序》),请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对这一观点加以分析。
4.李清照的《声声慢》在艺术表现上有怎样的特点?
5.试分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的用典艺术。
6.姜夔《扬州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表现上有怎样的特色?
7.简述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