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塾①
汤显祖
(末上)“吟余改抹前春句,饭后寻思午晌茶。蚁上案头沿砚水,蜂穿窗眼咂瓶花。”我陈最良杜衙设帐②,杜小姐家传《毛诗》,极承老夫人管待。今日早膳已过,我且把毛注潜玩一遍③。(念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好者好也,逑者求也。(看介)这早晚了④,还不见女学生进馆,却也娇养的凶;待我敲三声云板⑤。(敲云板介)春香,请小姐解书。
【绕池游】(旦引贴捧书上)素妆才罢,缓步书堂下。对净几明窗潇洒。(贴)昔氏贤文⑥,把人禁杀。恁时节则好教鹦哥唤茶。(见介)(旦)先生万福。(贴)先生少怪。(末)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⑦;日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旦)以后不敢了。(贴)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末)昨日上的《毛诗》,可温习?(旦)温习了,则待讲解。(末)你念来。(旦念书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末)听讲,“关关雎鸠”,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贴)怎样声儿?(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⑧(末)此鸟性喜幽静,在河之洲。(贴)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著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末)胡说,这是兴。(贴)兴个甚的那?(末)兴者起也,起那下头。窈窕淑女,是幽闲女子,有那等君子好好的来求他。(贴)为甚好好的求他?(末)多嘴哩。(旦)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
【掉角儿】(末)论《六经》,《诗经》最葩⑨,闺门内许多风雅。有指证,姜嫄产哇⑩;不嫉妒,后妃贤达⑾。更有那咏鸡鸣,伤燕羽,泣江皋,思汉广⑿,洗净铅华⒀。有风有化⒁,宜室宜家⒂。(旦)这经文偌多⒃?(末)“《诗》三百⒄,一言以蔽之”,没多些,只“无邪”两字,付与儿家。书讲了。春香,取文房四宝来模字。(贴下取上)纸、墨、笔、砚在此。(末)这甚么墨?(旦)丫头错拿了,这是螺子黛,画眉的。(末)这甚么笔?(旦作笑介)这便是画眉细笔。(末)俺从不曾见。拿去,拿去!这是甚么纸?(旦)薛涛笺⒅。(末)拿去,拿去。只拿那蔡伦造的来。这是甚么砚?是一个是两个?(旦)鸳鸯砚。(末)许多眼⒆?(旦)泪眼⒇。(末)哭什么子?一发换了来。(贴背介)好个标老儿(21)!待换去。(下换上)这可好?(末看介)著。(旦)学生自会临书。春香还劳把笔(22)。(末)看你临。(旦写字介)(末看惊介)我从不曾见这样好字。这甚么格(23)?(旦)是卫夫人传下美女簪花之格(24)。(贴)待俺写个奴婢学夫人(25)。(旦)还早哩。(贴)先生,学生领出恭牌(26)。(下)(旦)敢问师母尊年?(末)目下平头六十。(旦)学生待绣对鞋儿上寿,请个样儿。(末)生受了(27)。依《孟子》上样儿,做个“不知足而为屦”罢了(28)。(旦)还不见春香来。(末)要唤他么?(末叫三度介)(贴上)害淋的。(旦作恼介)劣丫头那里来?(贴笑介)溺尿去来。原来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子哩。(末)哎也,不攻书,花园去。待俺取荆条来。(贴)荆条做甚么?
【前腔】女郎行(29),那里应文科判衙(30)?止不过识字儿书涂嫩鸦(31)。(起介)(末)古人读书,有囊萤的(32),趁月亮的(33)。(贴)待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萤,把虫蚁儿活支煞(34)。(末)悬梁刺股呢(35)?(贴)比似你悬了梁,损头发;刺了股,添疤痆(36)。有甚光华!(内叫卖花介)(贴)小姐,你听一声声卖花,把读书声差(37)。(末)又引逗小姐哩。待俺当真打一下。(末做打介)(贴闪介)你待打,打这哇哇,桃李门墙(38),险把负荆人唬煞(39)。(贴抢荆条投地介)(旦)死丫头,唐突了师父,快跪下。(贴跪介)(旦)师父看他初犯,容学生责认一遭儿(40)。
【前腔】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贴)则瞧罢。(旦)还嘴,这招风嘴(41),把香头来绰疤(42);招花眼(43),把绣针儿签瞎(44)。(贴)瞎了中甚用?(旦)则要你守砚台,跟书案,伴诗云,陪子曰,没的争差(45)。(贴)争差些罢。(旦挦贴发介)(46)则问你几丝儿头发,几条背花(47)?敢也怕些夫人堂上那些家法。(贴)再不敢了。(旦)可知道?(末)也罢,松这一遭儿。起来。(贴起介)
【尾声】(末)女弟子则争个不求闻达,和男学生一般儿教法(48)。你们工课完了,方可回衙。咱和公相陪话去。(合)怎辜负的这一弄明窗新绛纱(49)。(末下)(贴作背后指末骂介)村老牛,痴老狗,一些趣也不知。(旦作扯介)死丫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打不的你?俺且问你:那花园在那里?(贴作不说)(旦做笑问介)(贴指介)兀那不是(50)!(旦)可有什么景致?(贴)景致么,有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51),面着太湖山石。名花异草,委实华丽。(旦)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
(旦)也曾飞絮谢家庭(李山甫),(贴)欲化西园蝶未成(张泌)。
(旦)无限春愁莫相问(赵嘏),(合)绿阴终借暂时行(张祜)。
【注释】
①《闺塾》为《牡丹亭》第七出,写杜丽娘听塾师陈最良讲解《诗经》。戏中旦角为杜丽娘,贴角为春香,末角为陈最良。
②设帐:教书。东汉经学家马融坐在绛纱帐内教学生,后因称坐馆教书为“设帐”。
③潜玩:暗中细细加以玩味。
④早晚:时候。
⑤云板:一种形状如云的铁制敲打乐器,官署用它来向后堂通报事情。
⑥昔氏贤文:指古代圣贤的文章。一说是书名,指一种用格言编成的启蒙读物。
⑦鸡初鸣三句:见《礼记·内则》篇,是古代妇女的生活守则。盥(guàn):洗手。漱:漱口。栉(zhì):梳头。笄(jī):发簪,这里指盘好头发。
⑧诨(hùn):插科打诨。
⑨论《六经》二句:《六经》中以《诗经》最有文采。《易》《诗》《书》《礼》《乐》《春秋》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合称《六经》。葩(pā):花,这里是华丽、有文采的意思。韩愈《进学解》曰“《诗》正而葩”,故有称《诗经》为《葩经》的。
⑩姜嫄产哇:古代传说,姜嫄是黄帝的曾孙帝喾的妃子。她在天帝的大脚趾印上踏了一脚,因而有孕,遂生后稷。见《诗经·大雅·生民》。哇,通“娃”。
⑾不嫉妒二句:《诗经·周南》中的《樛木》和《螽斯》二首,旧注以为是写后妃贤达、不妒忌的。
⑿更有那四句:咏鸡鸣,指《诗经·齐风·鸡鸣》;伤燕羽,指《诗经·邶风·燕燕》;泣江皋,指《诗经·召南·江有汜》;思汉广,指《诗经·周南·汉广》;旧说这四篇诗都是写女子美德的。
⒀铅华:铅粉,女子的化妆用品。
⒁有风有化:有教育意义。
⒂宜室宜家:语出《诗经·周南·桃夭》,意思是女子在夫家调理得一家和顺。
⒃偌(ruò)多:这么多。
⒄《诗》三百:语本《论语·为政》。《诗经》有诗305篇,三百是约数。
⒅薛涛笺:唐代女诗人薛涛制的一种彩色信纸。
⒆眼:今广东省高要市端溪出产的端砚,带有天然的斑点,称为眼;一方砚,眼的数目多少不等,有白、赤、黄等不同颜色。
⒇泪眼:端砚上的眼有活眼、泪眼、死眼之分,眼不很清润明朗的叫泪眼。泪眼次于活眼,比死眼好。死眼又比没有眼好。
(21)标老儿:古板、执拗的人。
(22)把笔:初学写字,不会使毛笔,指导者握住执笔者的手帮着写,叫把笔,也叫把字。
(23)格:法式。
(24)卫夫人:亦称李夫人,名铄,字茂漪。晋卫恒从女,李矩妻。工书法,善隶书及正书。相传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皆她所传。美女簪花:形容书法娟秀。
(25)奴婢学夫人:意思是说做奴婢的学着夫人的样子,指学不像。《说郛》卷二十三引《宾退录》:“羊欣书似婢作夫人,不堪位置。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
(26)出恭牌:指请假上厕所。明代试场不让考生擅离座位,考生上厕所,凭牌出入。
(27)生受:难为、有劳的意思。
(28)不知足而为屦:语出《孟子·告子》,这里用来讽刺陈最良的迂腐和书呆子气。
(29)女郎行(háng):女儿家。
(30)应文科:应科举考试。判衙:指官员坐堂办事。
(31)书涂嫩鸦:比喻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这里指随便写几个字。
(32)囊萤:晋代车胤,家贫买不起灯油,就盛萤火虫于练囊之内,就其光而读书。事见《晋书·车胤传》。
(33)趁月亮:南齐江泌,家贫点不起灯,就在月下借月光读书。事见《南齐书·江泌传》。
(34)活支煞:活活地弄杀。
(35)悬梁刺股:指苏秦、孙敬刻苦读书的故事。《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骨。”《楚国先贤传》:“(孙敬)闭户读书,睡则以绳系颈,悬之梁上。”
(36)痆(nà):伤疤。
(37)差:同“岔”,打扰。
(38)门墙:师门。《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
(39)负荆人:此指犯了错误的人。唬(hǔ)煞:吓死。
(40)责认:责备,训斥。
(41)招风嘴:招惹是非的嘴。
(42)绰:同“戳”,烫。
(43)招花眼:招惹是非的眼,这里有爱瞧热闹的意思。
(44)签:刺。
(45)争差:差错。
(46)挦(xián):扯。
(47)背花:背上被鞭打的伤痕。
(48)女弟子二句:意谓女学生不要做官,只有这一点和男的不一样。
(49)一弄:一派。
(50)兀那:那,但语气要强调一些。
(51)流觞曲水:宜于游宴的曲水。古代人在三月三日上巳节修禊聚会,把装着酒的杯子放在溪上,顺水流下去,酒杯漂到谁的跟前,谁就取杯饮酒。
【评析】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海若,晚年别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21岁中举,因拒绝张居正的结纳,直到万历十一年才(1583)才中进士,又因不受张四维、申时行的拉拢,而仕居下僚,曾任南京太常博士、南京詹事府主簿、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在南京礼部祠祭司任内,于万历十九年上《论辅臣科臣疏》而遭贬,贬广东徐闻,后量移浙江遂昌县令,三年后去官还乡,归隐于临川。作品《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
《闺塾》是《牡丹亭》的第七出,近代演出本又常称为《春香闹学》,描写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在闺塾听老塾师陈最良授课的情景。通过教学过程的搬演,展现了封建礼教与年轻人烂漫真情的冲突,对封建教育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并生动地刻画了三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充满喜剧色彩。
剧本一开场,丽娘、春香因来迟,招致陈最良的一通说教。春香以“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瓦解了所谓女规的威严。在陈最良一本正经地讲解《诗经》时,春香让先生学雎鸠鸣叫,并多番以淳朴而略带狡黠的追问和应答,让陈最良尴尬不堪,同时也调侃了封建妇德。而关于陈最良不识画眉细笔、薛涛笺、鸳鸯砚,又乱引《孟子》“不知足而为屦”等描写,使得一个酸腐无趣的老儒生形象跃然纸上。杜丽娘为平息两人的冲突,责备春香,实际上亦真亦假,她对花园景致的关注,说明其实她此时已无心学习,心已飞向高墙外的大花园。这出戏为后来杜丽娘的游园、惊梦埋下伏笔,酝酿了此后更大的戏剧冲突。
这出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人物语言富有个性化,剧场气氛诙谐幽默、轻松有趣。春香是杜丽娘的侍女和陪读,天真直率,大胆泼辣,天性开朗,思想单纯,很少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敢开先生的玩笑,敢于挑战师道尊严。和杜丽娘相比,春香的语言更加诙谐幽默,行为更加具有反抗性。杜丽娘是大家闺秀,因是独生女而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受到严格的管束,以至连家中有一座大花园她都不知道。她的性格比较复杂,知书达礼而又向往自由,温良贤淑而又不失个性,稳重而又不失机敏。出于礼节,她对陈最良始终保持恭谨,但对其“依注解书”又表现出不满;虽则不满,却只是委婉地说:“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当陈最良要打春香时,她佯装发怒,既维护了先生的面子,又遮掩了自己的心思。她不像春香那样公然嘲笑那个宣传封建礼教的塾师陈最良,却同样厌烦陈最良的说教,向往高墙大院外的自由天地,表现了她对封建教育的抵制及对个性解放的追求。陈最良是个迂腐无趣的道学先生,严格遵守封建教义,暴露了封建社会一些知识分子的共同弱点,体现了作者的批判精神。
【辑评】
汤若士,明之才人也,诗、文、尺牍,尽有可观,而其脍炙人口者,不在尺牍、诗文,而在《还魂》一剧(《牡丹亭》)。使若士不草《还魂》,则当日之若士,已虽有而若无,况后代乎?是若士之传,《还魂》传之也。
——明·李渔《闲情偶寄》
【相关资料】
赵山林:《牡丹亭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黄天骥:《汤显祖〈牡丹亭·闺塾〉赏析》,《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徐凤生,于雷:《举重若轻 妙趣横生——〈牡丹亭·闺塾〉赏析》,《上海戏剧》1981年第4期。
哀江南①
孔尚任
(净云②)……我三年没到南京,忽然高兴,进城卖柴。路过孝陵③,见那宝城享殿,成了刍牧之场。
(丑④)呵呀呀!那皇城如何?
(净)那皇城墙倒宫塌,满地蒿莱了⑤。
(副末掩泪介⑥,云)不料光景至此。
(净)俺又一直走到秦淮,立了半晌,竟没一个人影儿。
(丑)那长桥旧院⑦,是咱们熟游之地,你也该去瞧瞧。
(净)怎的没瞧,长桥已无片板,旧院剩了一堆瓦砾。
(丑搥胸介)咳!恸死俺也!
(净)那时疾忙回首,一路伤心;编成一套北曲,名为《哀江南》。待我唱来!(敲板唱弋阳腔介⑧)俺樵夫呵!
【哀江南】【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⑨。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驻马听】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⑩。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时逃⑾。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龙碑帽。
【沈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丹墀燕雀常朝⑿,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殍⒀。
【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⒁?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沽美酒】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太平令】行到那旧院门,何用轻敲,也不怕小犬哰哰⒂。无非是枯井颓巢,不过些砖苔砌草。手种的花条柳梢,尽意儿采樵;这黑灰是谁家厨灶?
【离亭宴带歇拍煞】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⒃,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⒄。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⒅!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注释】
①《哀江南》:选自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传奇。
②净:角色名,所扮大抵是粗暴勇猛的人物,如京剧之花脸。此指明末著名艺人苏昆生,擅长唱曲。
③孝陵: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寝陵,在今南京市紫金山。
④丑:角色名,多扮演反面人物或小人物。此指明末著名说书艺人柳敬亭。
⑤蒿莱:野生植物。
⑥副末:演出开场时向观众介绍剧情概要的角色,兼做杂差。此指老赞礼。
⑦长桥旧院:明末南京的繁华之地,多指歌妓聚居之所。
⑧弋阳腔:明末四大声腔之一,源于今江西省弋阳县,盛行于民间。
⑨秣(mò)陵:今南京市,秣陵为古称。
⑩长楸:高大的楸树,古代常种于道旁。
⑾阿监:太监。
⑿丹墀:群臣朝见天子之处,因台阶是赤色的,故名。
⒀饿殍:饿死的人。
⒁当年粉黛,何处笙箫:指当年繁华的景象难以寻觅。
⒂哰哰(láo):狗叫声。
⒃王:东晋时的名门王导家族,曾聚居在乌衣巷附近。
⒄莫愁湖、凤凰台:均为南京名胜。
⒅舆图换稿:指江山易代。舆图,地图。
【评析】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曲阜人,孔子64代孙,清初戏曲作家、诗人。《哀江南》是孔尚任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满眼凄凉景象,于是抚今追昔,抒发兴亡之感,表达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
这套北曲由七支曲子组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第一支是引子,写苏昆生故地重游,见到战后南京的凄凉景象,为全文定下沉郁悲怆的基调。第二支至第六支以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变迁,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强烈的黍离之悲,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第七支曲子是尾声,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结尾“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点明全篇主旨,也将情绪推向了最**。
曲中的语言非常生动、准确、形象。“舞丹墀燕雀常朝”,“舞”字形象地刻画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臣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昔日的神圣宫廷,如今却极端衰败;“剩一树柳弯腰”的“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作者感时伤世的无限凄凉。
【辑评】
元人杂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格为何事。至国朝之《桃花扇》则有人格矣!
——清·王国维《文学小言》
这一套凭吊兴亡的唱词,着眼在“不信这舆图换稿”七个字,唤醒了多少爱国人士的民族意识!这个剧本,所演的都是真人真事,穿插结构,煞费经营,它在戏曲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龙榆生《词曲概论》
实写今日之荒芜景色,则虚写当年之豪华气象,借来为衬托之资。中所用抒情之句,皆写乱亡之慨,故写景之句,虽两两相比,悲喜相埒,终能侧重于悲,而其喜亦转为悲之复笔也。再,悲喜之情,以笔力之浅深较,不以字句之多寡胜也。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相关资料】
蒋星煜:《〈桃花扇〉研究与欣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乔迈:《余音绕梁 百年不绝——〈桃花扇·哀江南〉欣赏》,《戏剧文学》1980年第5期。
赖汉屏:《魂兮归来哀江南——读〈桃花扇·哀江南〉》,《名作欣赏》1982年第2期。
思考题
1.《窦娥冤》一剧,窦娥在临刑之前发了三桩誓愿,你如何看待?
2.《长亭送别》中,崔莺莺有怎样的内心挣扎?
3.《闺塾》一折中,杜丽娘、春香、陈最良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4.《哀江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