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名篇導讀

三、白話小說的發展脈絡

字體:16+-

小說發展到宋代,發生了一次根本變化,這就是話本的產生,標誌著白話小說的日漸興起。以文言短篇小說為主的宋以前小說史,從此逐漸轉向以白話小說為主的小說史;與此同時,文言短篇小說也仍然沿著自身的軌跡繼續發展。自此,中國小說史由文言、白話兩條線索並行、交互發展,它們既有各自的特點,又相互吸收、滲透。白話小說在中國小說史上所占的分量越來越重,地位也越來越高,而且白話短篇小說和白話長篇小說有如花開並蒂,各有碩果。

1.白話短篇小說發展脈絡

宋人話本的產生對古代小說史而言具有革命性的意義。第一,從文言到白話,增強了小說的表現力,擴大了讀者麵,拓展了小說的社會功能。第二,作品描寫的對象從表現封建士子為主轉向平民,尤其是市民,作品的思想觀點、美學情趣隨之發生了變化。第三,奠定了白話長、短篇小說的基礎。因此魯迅先生認為,話本的興起,“實在是中國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中國小說史的曆史的變遷》)。

話本的興起要從“說話”說起。“說話”的本義是口傳故事。“說話”作為一種伎藝,起源於唐,盛於宋。唐以前的“說話”活動僅僅流行於士大夫之間,多是供統治階級娛樂消遣。到了唐代,“說話”開始向市民階層發展。唐人的文言小說、變文等,從內容和形式,都對“話本”的產生有影響。宋代“說話”上承唐代,因城市經濟的繁榮、瓦舍勾欄的設立、說話藝人的增多、市井聽眾的捧場,民間說話呈現出商業化和職業化的特點。隨著說話活動的興盛,在書場中流傳的故事越來越多,以口傳故事為藍本的文字記錄本,以及受說話體式影響而衍生出的其他故事文本也日漸增多,後世統稱之為“話本”。話本經公開流傳,為文人模擬仿作,又形成“擬話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