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名篇導讀

二、古體詩的種類

字體:16+-

古體詩種類頗多,有四言詩、騷體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雜言古詩、樂府詩、歌行體、古絕句以及柏梁體等。

1.四言詩

指整首詩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寫成的詩歌。在上古歌謠及《周易》韻語中,已有所見。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雖雜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但基本上都是四言體。西漢一朝雖有五言詩興起於民間,但文士之作,大體還是用四言體。東漢之後,五言詩取代了四言詩的地位,四言詩逐漸衰微。較能繼承《詩經》遺風,稱得上四言正體的,是曹操《步出夏門行》《短歌行》與陶淵明《停雲》諸作,篇中分章,反複吟詠。此外,嵇康的《幽憤詩》,以及韓愈的《元和聖德詩》、柳宗元的《平淮夷雅》,也有一定成就。南宋胡一桂亦工四言詩,但比起《詩經》中的作品,詩味大不相同,而且篇幅較長,又不分章,所以又被稱為“四言變體”。

2.騷體詩

又稱“楚辭體”,是由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宋玉等吸收南方民歌的精華,融合上古神話傳說創造出的一種新體詩。楚辭體打破了《詩經》四言一句的格式,以六言句式為主,摻入五言、七言等各種句式,大體整齊而又參差靈活。句尾或句中多用語氣詞“兮”字,具有明顯的楚地特色。楚辭體雖也合樂,但不拘章法,詩人放縱情思自由奔瀉,或陳述,或悲吟,或呼告,或斥責,情之所至,筆之所及,率意而成。它的出現,給春秋以來的詩歌體式帶來了一次大解放。與此前的四言詩相比,騷體詩長於抒情,尤其是憤懣之情,具有濃鬱的浪漫色彩。

3.五言古詩

簡稱“五古”,每句五字,句數不等,平仄不拘,不要求對仗,押平聲韻和仄聲韻皆可,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中途多次換韻。五言古詩大約形成於漢代。東漢末年的《古詩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詩的成熟之作。從此,五言詩作為一種重要詩體日益發展起來。魏晉六朝是五言古詩興盛的時期,五言古詩是這一時期最為普遍的詩歌形式。五言古詩在章法結構上注重起承轉合,在表現手法上注重比興寄托,追求婉曲含蓄,旨趣遙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