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教育社研究

(二)主要實驗事業

字體:16+-

洛陽實驗區從1934年創立,至1940年結束,其主要實驗事業集中在教育、經濟、政治方麵,均圍繞相關主題實驗而展開。教育方麵以民眾基礎學校為中心,以強迫征學製實驗、傳習導生製實驗作為方法,來實驗基礎教育普及的鄉村教育模式;經濟方麵以合作為中心,軍農合一和全民造產作為途徑,來進行鄉村經濟建設實驗。而“政治實驗是本區實驗事業之終極目標,因為我們既以教育方法來組訓民眾,以經濟建設來培養民力,民智既開通,民力既充實,然後從事政治建設,方足以雲完成地方自治”[31]。作為社教社設計倡導、由教育工作者推進的洛陽實驗區的政治實驗,依著自然程序,由村政輔導製、政務輔導與保教合一製三個階段聯合組成:“村政輔導、政務輔導與保教合一——由教育輔導進而督導政務,終至保教合一,建立保教養衛之新政治機構。在第一階段我們是實行村務輔導製,以政治為主,以教育為輔,以教育力量來充實政治內容,以補政治之不逮。因為在現實社會中,教育是政治附屬物,我們站在教育學術團體的立場,初步實驗事業僅盡輔導之能事;待輔導事業著有成效,教育在社會建設中已有相當地位,然後即進至第三階段,教育力量來督導政治之發展”[32]。實際上,實驗區教育、經濟、政治方麵的主要事業,是聯合推進,彼此融合,筆者為了敘述方便,將其分別加以梳理呈現。

1.普及鄉村基礎教育實驗

按照實驗頂層設計,社教社在進行頂層設計時,以教育輔導政治,普及鄉村基礎教育提高鄉村文化。本著“學校與社教打成一片、從經濟設施普及教育和教育組織連鎖一貫”理論根據[33],為了“使政治與教育合一,完成管教養衛之各種建設”,實驗區以鄉村學校作為輔導村政建設動力、改造鄉村社會的中心,納兒童、青年及成人於一體,進行軍事、精神、知識和職業四種訓練,實驗政治、經濟、文化三種事業建設。“我們既然認為已往學校製度,將整個教育割裂得支離破碎之不當,所以確定學齡兒童之義務教育,年長失學兒童之短期義務教育,及年長失學之補習教育,均為基礎教育,而將小學校、短期小學校及民眾學校,打成一片,組成一個整個的、全民的、民眾基礎學校,而納全村農民於一個基礎學校內教育之的實驗。”[34]也就是說,實驗區以民眾基礎學校為普及教育的中心,為鄉村建設的基本組織,從民眾基礎學校推進民眾基礎教育事業,在嚴格訓練中推進民眾基礎智識,訓練其生產技能,從而完成鄉村建設,複興中華民族。為此,社教社常務理事趙冕擬定鄉村基礎學校組織係統,如圖3-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