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教育社研究

(一)社教社年会决议的实践

字体:16+-

实际上,不管洛阳实验区,抑或花县实验区,其设立发展均与社教社历届年会(包括年会前后的理事会会议)有着直接关系。换句话讲,合办的实验区可以看作是年会结的一个果,与年会中心议题息息相关。如果说年会举办地点——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到珠江流域代表着社教社影响在地域上的扩大,“播下一颗种子”,那么,合办实验区则代表了社教社倡导的事业在该地域的生根发芽,真正地发挥着持之以恒的影响,将年会期间集聚的热烈氛围保持、渲染下去。

1933年3月18—19日,社教社理事会在南京举行第4次会议,钮永建、陈大白联袂递交“开发中原暨西北社会教育案”,提议社教社组织中原暨西北社会教育研究会,确定开发中原暨西北社会教育方案,并“由本社组织西北教育考察团,考察中原暨西北教育状况”。会上,高践四提出“请筹办民众教育实验区案”。“后者是中国社教同志为实验社教新路线起见,集合同志,从事专精研究与实验;前者指示创办实验区之境地,供给民教实验之新领域,这两个提案虽然出发点不同,但在实际上是有着密切关系,于是理事们即把筹办实验区与开发中原暨西北社会教育拉拢一起,混为一谈”[139],当即形成如下决议:“推定赵光涛、陈大白、高践四(召集人)三人草拟具体办法,提交下次理事会讨论。区址定在洛阳附近,俾便于与中原社会教育馆联络办理,以开发中原社会教育”[140]。同年5月,在钮永建积极运作下,与陈大白勘察并初步选定洛阳县第三区作为实验区,6月5日徐州民众教育馆馆长赵光涛率同僚勘察该地。在此基础上,第二届年会江苏省立徐州民众教育馆提交“积极筹办洛阳民众教育实验区案”,提案理由及办法如下:

主文:积极筹办洛阳民众教育实验区案

理由:中原暨西北为我国文化发源地,而今则民风闭塞,教育落后,仍停滞于封建社会遗型之状态中,为谋开放西北及中原计,创办社会教育事业,实乃治本之图。本社第四次理事会议集议于首都之时,曾决议开发中原暨西北社会教育,并筹设民教实验区于洛阳附近,于六月经钮惕生、赵光涛、陈大白等前往勘察区址,并详查社会情形,此事亟宜积极进行,促早日实现。

办法:一、大会推定专员五人至七人,组织设计委员会,计划一切创办事宜。

二、募集捐款,作为经费,并呈请教育部予以津贴。

三、其他各项即根据实际勘察报告办理。

大会经过讨论,决议“照修正案通过”,修订办法如下:(1)由理事会推五人至七人,组织设计委员会,计划一切创办事宜。(2)募集捐款,作为经费,并呈请教育部予以津贴;(3)其他各项即根据实际勘察报告办理。[141]对比原案,最大变化是由“大会推定”更改为“理事会推”,隐晦表明理事会作为年会核心话语掌控权的地位。年会过后,第六届理事会会议第三次会议按照第二届年会决议:“公推钮永建、赵光涛、王海涵、高阳、陈大白组织设计委员会,并推定钮永建召集,余两人于必要时由常务理事推定补充”[142]。由此,搭建起洛阳实验区顶层设计的团队。而这个团体的设计中心,体现了第二届年会中心议题“由乡村建设以复兴民族”的精神内核,实际上,洛阳实验区的开办,明确彰显了社教社“趋重乡村工作”[143]的工作转向。

实际上,第三届年会之所以将地点定在河南开封召开,亦和洛阳实验区有很大关系。“去年第二届年会时,关于本届年会的会址问题,当以河南、广西、陕西诸省均来电欢迎,一时未能确定;第六次理事会议以时间匆促,议案繁多,未及决定,直等到今年春天的第七次理事会议,花费了很久的功夫,参酌了各方面的条件,才确定本年年会在河南开封举行,对其他各欢迎省分只有正式去函表示歉意。”作为私人组织的学术团体,社教社一向经费支绌,“一切经费开支,全恃社员社费维持,今年因开办洛阳实验区及购买社址等原因,经费更形支绌”,所以,“年会经费”是“参酌各方面条件”中最重要的一条:“河南省府刘主席、教厅齐厅长对社会教育,向具热忱。本社此次在开封举行年会,除由教厅重要职员任筹备工作外,并补助年会费用大洋一千元”。会议中,社教社常务理事兼事务所总干事向大会做理事会工作报告,特别提及“洛阳实验区之实验事业”,并强调“本月二十二日该区补行开幕典礼,欢迎诸位先生出席指教”。[144]热忱邀请与会代表年会结束后暂缓归程,移步洛阳,参观刚刚开幕的洛阳实验区,为其事业实验造势。

这届年会,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递交了“呈请教育部转咨各省市政府,通令凡省立乡村民众教育机关区域内之乡村政权,完全交由该机关主持领导案”中,理由之一即政教合一实验,以区为单位比以县为单位更为切实可行,建议省立乡村民众教育机关负责人兼任区长或乡长,全权负责实验区内行政事务,区内一切行政组织与公共团体,均归兼任区长乡长指挥训练。大会决议“交理事会斟酌办理”。斟酌办理的成效,很快体现在洛阳实验区第三年的“教养卫合一”事业实验中。社教社第四届年会提案中,李腾仙以个人社员身份,向大会提交“请政府通令全国实行政教合一案”,理由便是“现在政教合一之办法,在各实验区域已有成效,宜请政府令行全国”。[145]其提案的根据,便是洛阳实验区的“教养卫合一”的实验心得。由此可见,年会提案中智慧,为社教社合办的实验区事业实验提供源源不断的丰富给养,而实验区的实验心得,又进一步成为社教社社员提案来源的实践支撑。

鉴于洛阳实验区的顺利筹备,理事会在该届年会乐观提交“请由本社联络南京市政府与安徽省政府协商开办南京及黄山二实验区案”,大会决议通过,“理由改为本社已发起设立洛阳实验区,以后应即继续推广,兹先择定南京黄山二处酌量进行”。[146]此外,陕西省立第一民众教育馆馆长刘宰国提议社教社与陕西省教育厅、经济委员会合作办理民教实验区,“作村单位之实验,由本社负担设计策画事宜,陕西教育厅负担实地推进事宜,经济委员会负担经济筹划事宜”,因该案“交到较迟,未付审查,一并交理事会酌量办理”。[147]会后,理事会积极推动,并将“南京及黄山二实验区开办”列入社教社二十三年度社教进行要项中。[148]可惜因种种条件限制[149],以上提案未能如愿设立。

花县实验区是第四届年会直接推动的结果。1936年1月7日,假国立中山大学大钟楼,社教社召开第十三次理事会暨第四届年会筹备委员会联席会议,会上有“本社拟与教育行政及学术机关在广东设立实验区案”,会议决议如下:“公推金曾澄、萧冠英、崔载阳、徐锡龄、梁漱溟、俞庆棠六位先生组织委员会,研究具体办法,由金委员召集”。会后发布《合办实验区办法》,初步确定了实验区名字、实验主旨、董事会组织、实验区组织、选址标准、经费、进行步骤等内容。有鉴于社教社第十次理事会通过有关实验区经费决议[150],该办法中特别指出“开办费由社担任,经常费由中大及教厅互商分担,区主任一人薪金由三方分担”[151]。正因为会前有此决议,与会期间,广东省教育厅厅长黄麟书、广东省政府代表金曾澄代表教育行政、政府,均发表了热情洋溢、有很强针对性的讲演,如黄麟书就政府难于兼顾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同步发展的困难,对社教社政教合一的理念和工作进展寄予厚望:“现在,社会教育社诸位先生能够热诚的发动起来,把自己的力量,贡献到社会教育上头与政府分工合作,这是非常之难得的事情。各位先生在这方面的努力,据俞庆棠先生的报告,成绩很好,兄弟负责广东教育行政之责,同时也奉教育部之命到来开会,很希望中国社会教育社诸位先生和教育当局一同努力,把中国的教育问题做一整个的解决,应用民众的力量来救当前最危险的国难。”金曾澄作为理事会公推的实验区组织委员会召集人,作为新加入的社员,对年会在广州召开的意义高度肯定:“这次贵社好几百位社员来广州开盛大的年会,我相信,不只是广州市一百几十万的市民将受到很好的影响,就是全省四千万的民众,也将受到很好的影响。广东方面虽然也很注意社会教育,但是并没有多大的成绩。我很希望诸位社会教育专家对于本省社教事业,加以批评、指导,使本省的社教事业,能有更好的成绩。”[152]国立中山大学作为一所“对于社会事业向表同情,而且一向努力于这种事业的大学”,为与会代表安排了罗岗洞广东省社会教育实验区(1932年创办)、该校与番禺区合办的龙眼洞乡村教育实验区(1935年1月创办)、黄婆洞中山大学模范林场以及蓼涌民众教育实验区等,为全国各地的社友提供了直面广东省社会教育发展的机会。

该届年会,社员孙有良、杨翼心、杨宝恒向大会提交了“本社应增设实验区于各地,以便分别研究实验各种民教问题案”,认为“本社为吾国仅有之民教学术团体,其研究实验之工作,应注意及于全国各地,各地因环境不同,均有其特殊问题急待解决,本社为适应此项需要起见,应增设实验区于各地,以便分别研究实验各种民教问题”,并拟定三种相应的执行办法:(1)商请教育部划全国为若干区,每区由本社主持设立实验区一处,其经费由教育部津贴,或完全拨给,其实验中心,分别就各区特殊环境规定之。(2)由本社自划全国为若干区,分头商承各该地方教育行政当局合作设立,其经费由各该地方教育行政机关津贴或完全拨给。(3)由本社特约各地民教机关,为本社实验机关,其经费酌由本社津贴,其事业应接受本社之指导。该提案经大会讨论会,作了相应修改,[153]修订办法最大变化是将原案中第二条和第三条予以合并,删去了特约各地民教机关为本社实验机关的办法,合作设立的实验区事业应该接受社教社指导。实际上,无论原案还是修改后的决议案办法,都充满了乌托邦色彩。当然,从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社教社作为全国唯一的社教学术团体,急于影响社教行政的宏愿。作为社教社社员,希望其所在的民间学术团体借助教育行政力量发出更大声音、发挥更大的影响,愿望是美好的。而该届年会凌以安的“呈请教育部转咨各省市政府通令各县市政府试行成人儿童合校制案”、童润之提议“提倡乡村中等学校以训练乡村社会之中坚份子,而树立乡村建设之永久基础案”、孙有良等人提议“民众教育应以青年训练为中心工作案”[154]等,均或多或少体现在花县实验区的顶层设计中,为该实验区将乡村青年学校、乡村基础学校打造成文化机关及社会改进中心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实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