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友通訊》作為社刊,其出刊與社教社存續休戚相關。1932年6月11—12日,理事會第一次會議有理事提案“出版社務通訊月刊案”,決議“通過交常務理事辦理”“規定本社社員通訊研究辦法俾可互砥礪案”。[4]會後,該社事務所積極籌備,組織編輯部負責編輯事宜,6月17日函請國民黨元老鈕永建題寫刊名,7月10號出版創刊號,16開本,鉛印,間有數期合刊或專號出版。1937年10月出版第6卷3期後暫停。[5]該刊對社員免費,社會人士每冊售價二分五厘,全國12冊三角,國內及日本免郵,其他地區另加郵費2分。[6]發行專號時價格有所增加,如第4卷1、2、3期合刊的“洛陽實驗區第一年實驗專號”:“本刊本期每本收回印刷費壹角,本社社員暨訂閱者,概不另行收費”。[7]1938年7月複刊,以第7卷來命名,出版至第7卷3期後停刊,“惜萍蹤漂泊,關山迢遷,紙貴行都,既刊又輟”[8]。抗戰勝利後,社教社恢複獨立開展事業,《社友通訊》1947年3月得以複刊,以複刊第1卷第1期(總第46號)發行,改為不定期出刊,目前僅見複刊後1、2期內容。總體來看,《社友通訊》雖有中斷,但內容具有延續性,主要刊登社務要訊、社員消息、短論及相關告示、廣告等,為學界研究社教社提供了第一手珍貴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