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教育社研究

(三)參辦全國鄉村工作討論會第三屆年會

字體:16+-

20世紀30年代以來,隨著全國鄉村建設進入**,分散各地的相關學術團體亟須加強聯絡,由晏陽初、梁漱溟、高踐四、章元善、許仕廉、楊開道等人1933年發起,“鄙同人因感於鄉村問題日趨嚴重,而各方鄉村工作同人,彼此隔閡,缺乏聯絡,致力工作效力不宏,故曾彼此通訊,有公共集會及聯絡組織之提議。……其原則在多求精神上之契合,少注重形式之組織”[189],特聯合組織鄉村工作討論會,凡從事鄉村工作者均可參加,以便交換經驗,互相砥礪,增加工作效率,促進事業進展。會議采取值年製,前兩屆會議分別於1933年7月、1934年10月在鄒平、定縣舉行,第三屆鄉村工作討論會值年由梁漱溟、江問漁擔任,兩人作為社教社理事,與高踐四、俞慶棠等人協商後,定於第三屆年會假江蘇省立教育學院召開,推定高踐四、許仕廉、陳禮江、俞慶棠、劉平江、姚惠泉、童潤之擔任籌備委員,院長高踐四任籌備委員會主任,下設記錄、文書、會計和事務四股,各有專人負責。會議召開前夕,總幹事俞慶棠以社教社名義歡迎即將參會的各位代表:“不用說是無錫的幸運,而同氣相求,同聲相應,最竭誠歡迎的,莫過於在無錫的中國社會教育社和江蘇省立教育學院的同人。”[190]1935年10月10日上午9時,全國鄉村工作討論會第三屆年會在無錫江蘇省立教育學院大禮堂順利開幕。

圖4-15 全國鄉村工作討論會第三屆年會開幕合影(1935)[191]

從圖4-15可見,在巍峨的江蘇省立教育學院新大禮堂的襯托下,樓前廣場上合影的與會代表熙熙攘攘,精神飽滿。到會代表169人,代表了19個省市104個[192]單位、學術團體,包括“政治性的機關二十五,學校二十五,民間團體二十一,民眾教育館十三,學術團體五,教會團體七,其他銀行、報館等八處”[193],參會代表以江浙冀魯贛鄂皖豫等省為多。“大會會場就在江蘇省立教育學院新建的圖書館,該館麵向馬路,門口掛著‘全國鄉村工作討論會第三屆年會’的橫匾,雖無特別裝飾,但在一個不大的城市裏麵,這已足夠惹人注意。”[194]這種盛況給梁漱溟留下極為深刻印象,時過一年,他還專門回憶起這次年會,“鄉村工作在定縣辦了有十年,其餘也有六七年,也有三二年的,眼看著這種風氣一天天的展開。二十二年在鄒平開過一次全國工作討論會,前年在定縣,去年在無錫,到會人數年有增加,所代表的機關或團體,也是年有增加;這種很有力量的潮流,是一種自由的集合,不是政府招集的,赴會的人要自己拿路費宿費飯費以及種種開銷,而所得隻是交換意見,並無實在好處,可是到會的人有一二百人,代表不同的七八十個團體,由此也可見潮流的力量不是被動的”[195]。在鄉村建設的熱潮鼓動下,聚集了百餘位全國範圍內從事鄉村工作者前來參會,與會代表名單如表4-1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