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史(插圖版)

第三節 耕織文明:中國文化的經濟基礎

字體:16+-

一、中國古代二元經濟區的矛盾

根據考古發現,仰韶、龍山等文化遺址已有農產品和村落的出現。一場被稱為“新石器時代革命”的發生,標誌著先民由漁獵向農耕的過渡,中華農耕文明也由此肇端。曆史典籍中記載了大量統治階級提倡農稼的言論,自古以來,農耕經濟是中國文化所依托的社會基礎這一點,在中國古代文化觀念中是無法動搖的。

即使如此,早在距今四五千年前,中華大地上已經普遍形成了以原始種植業為主,家禽飼養和漁獵采集為輔的綜合經濟,但同時有些地區也出現了以畜牧業為主的經濟方式。夏、商、周時期,黃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區和長江流域的一些地區經曆了耕作區日益擴大的過程,遊牧業卻被迫向北部、西北部邊緣地區和山區發展。此後,也許是作為報複,遊牧經濟區不斷騷擾著中華大地上的農耕經濟區。於是一幕幕戰爭悲劇和一個個獨特的文化現象就接踵而至了。聞名世界的雄偉的萬裏長城,它的被稱頌、被詛咒,其中蘊含了太多太多的文化意味。

圖1-3-1 長城

相傳秦始皇為修築長城,在全國範圍內強行征夫,除婦女兒童外,所有男丁都要應征去修築長城。一批批人去而無返,累死在長城之下。一對新婚的年輕夫婦,男的叫範喜良,女的叫孟薑女,他們做夢也未想到,新婚大喜之日,新郎範喜良就收到了應征的文書,孟薑女含淚送別夫君。不料,沒過多少日子,範喜良就因饑寒交迫勞累過度而死。在家盼望丈夫歸來的孟薑女,因思夫心切竟曆盡艱辛不遠萬裏來到長城腳下尋夫。當孟薑女得知丈夫的死訊,她悲痛欲絕,就趴在長城邊放聲痛哭,一連哭了七天七夜,隻見城牆轟然倒塌。這就是孟薑女哭倒長城的故事。在孟薑女故事形成前已有《長城謠》和《飲馬行》。《長城謠》今存四句:“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撐拄。”為了避免長大後葬身長城之下,人們寧願養女孩而不願生男孩。《飲馬行》寫道:“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詩寫征夫至長城下讓馬飲水,他的妻子思念他在外勞苦,於是就寫下了這首詩。這些故事和歌謠,表麵上是對秦王不施仁義的控訴,但它反映的征戍、徭役之苦,都歸結於秦朝修築長城這一焦點,揭示的正是中國古代農耕與遊牧兩大經濟區域現象,以及作為主體經濟的農耕區拒胡自保的文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