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曆史文學的傳統與經驗

總序

字體:16+-

新時期以來,曆史題材的文學創作進入一個繁榮時期。這一時期所產生的作品數量之多,出版之眾,印刷量之大,讀者之多,影響之大,在中國文學史上都是空前的。從姚雪垠反映明末農民起義的長篇曆史小說《李自成》開始,隨後較有代表性的長篇曆史小說有淩力的《少年天子》、《暮鼓晨鍾——少年康熙》、《夢斷關河》,徐興業的《金甌缺》,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唐浩明的《曾國藩》、《張之洞》、《楊度》,熊召政的《張居正》,臥龍的《漢武大帝》,王梓夫的《漕運碼頭》,包麗英的《蒙古帝國》,顏廷瑞的《汴京**》,高旅的《玉葉冠》,周國漢的《張騫大傳》,王鼎三的《洛陽風雲》,萬斌生的《王安石》,映泉的《楚王》,丁牧的《中原亂》,高光的《孔子》,常萬生的《唐太宗》,馬昭的《草堂春秋》,孫皓暉的《大秦帝國》,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的《項羽與劉邦》,法國作家格魯塞的《成吉思汗》,等等。此外,在網絡上發表還未出版的曆史小說也很多。這些麵世的長篇曆史小說經過電影或電視連續劇的改編、播放,讀者、觀眾數量又大大增加,影響也就更大。這些曆史題材小說的湧現,豐富了新時期的文學創作。有部分作品也有一定的思想力量和藝術水平,產生了好的社會效果,滿足了群眾的藝術欣賞要求。對於新時期曆史題材文學所取得的成績應充分肯定並作出公允的評價。但不能不看到,由於中國人的曆史癖好,喜歡閱讀的曆史題材小說很多,這些作品銷路很好,出版商獲利巨大,於是曆史題材文學被商業化所裹挾,粗製濫造的作品也不少,所產生的問題也很多,這就給文藝理論工作者提出一個任務,我們究竟應該如何來看待曆史題材的文學創作。本叢書,共分五卷,力圖從文學理論和曆史哲學的角度,從總結古代的、現代的、當代的和外國的曆史題材文學創作經驗的角度,展開對於曆史題材文學創作問題的全麵的探索。這篇“總序”則試圖從五個向度來厘清曆史題材文學中的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