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曆史文學的傳統與經驗

總序02

字體:16+-

春秋戰國五百年,國家不統一,征戰年年不斷,人民流離失所,痛苦不堪,但此時因為沒有統一全國的專製力量,言論自由、結社自由,人們各種聰明才智都可展現自己的研究思考的結果,文化上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麵。所以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好時代(正題),又是一個壞時代(反題),這是一個悖論。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結束了戰國幾百年混亂和征戰,多少解除了人民的疾苦,恢複了生產力的發展,這可以說是曆史的進步,特別是秦統一後實現了車同軌、書同文,統一了度量衡,這對中國華夏文化的保護也起到了作用,秦統一中國解開了戰國時期的曆史悖論;但秦統一中國過程中所進行的戰爭,殺害了成千上萬的人民,給多少家庭帶來了災難。秦始皇不但殺害了許多無辜的人們,而且連對自己的母親,對自己有恩惠的呂不韋也不夠仁慈,失去了人性應有的基本態度。特別秦始皇在中國漫長的曆史上開啟了專製主義,實行全麵專製統治,提倡有利於他們嚴酷統治的法家,而貶黜別家,甚至焚書坑儒,不再有言論自由,曾經有過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麵也完全被扼殺了,這種專製不能不給中國社會後代留下無窮後患,換言之,秦統一中國又給中國曆史生成了一個新的悖論。賈誼《過秦論》指出:“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又指出:“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這種“愚民”、“弱民”和“虐民”的政策再加上大規模修長城、修阿房宮、修陵寢,“仁義不施”,勞民不已,這就為秦朝二代而亡,埋下了種子。所以秦始皇時代統一了中國,是社會的進步,這是可喜的(正題),但他開啟專製主義統治,從此中國開始陷入沒有思想和言論自由的時代,阻礙了社會的發展,這是可悲的(反題)。曆史文學家應寫出這種悖論,以表達曆史前行的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