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曆史文學的傳統與經驗

前言

字體:16+-

“現代”,這個來自於西方、曾被直譯為“摩登”,最初隻表示“新潮”“時髦”一類略帶嘲諷意味的語詞,如今不僅早已被人們耳熟能詳,而且已與國人如影相隨,在我們的生活中須臾不可離開了。然而中國現實語境裏的“現代”,又是最為龐雜、最多歧義並且爭論不止的一個概念。我們曾經一度認定跨越“現代”進化到了更高級的“當代”,但據說中國社會尚處於“前現代”時期,於是我們的社會文化與文學藝術(當然包括曆史文學)仍在孜孜以求“現代性”。

“現代”不僅是連接“古代”與“當代”的橋梁,還是“當代”的搖籃與原型:當今曆史文學創作所碰到的所有問題,無論是“曆史真實”還是“古為今用”,無論是對曆史的“戲說”還是“正說”,都在“現代”時期反複出現過。套用一句學界流行的話語:沒有“現代”的紛亂,何有當今曆史文學的繁興?當“現代”也已成為過去的曆史,我們的“溫故知新”,就有了借“現代”之石,攻“當今”之玉的用心所在。

站在“當代”的視角回味“現代”,那是一個多麽令人神往的時代:中國曆史上從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像她那樣既危機四伏又孕育著“開天辟地”般的新生、既動**不安又充滿活力、既紛紜複雜又響徹著時代的強音。那是一個大悲大喜、波瀾壯闊又戛然而止、讓人回味無窮的時代,也是一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空前自由與空前創造的時代。自然,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亂世”。具體到現代文學領域,那個時代所造就的諸多大師與天才般的傑作,至今還無人能超越。即使是曆史題材作品:魯迅的《故事新編》,郭沫若的《屈原》,施蟄存、馮至、譚正璧等人的曆史小說,以及眾多的通俗曆史演義和吹響時代號角的曆史劇作,其風格特色、藝術造詣和社會影響,都令很多當代作家難以望其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