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曆史文學的傳統與經驗

二、各具特色的主題內涵

字體:16+-

在目前可知的以西施傳說為題材的現代劇作中,最早的作品是林卜琳發表於1932年的三幕歌劇《X光線裏的西施》。關於作者的生平,目前隻能從徐淩霄為該劇所作的序言中略知一二:作者對於當時所謂的“新劇”“舊劇”都持接受的態度,並且熱情參與了戲劇評論、戲劇表演,乃至戲劇管理方麵的活動,曾協助蒲伯英建設新明戲院。該劇是在其身後出版的遺作,作者也沒有留下關於創作動機的有關言論,但劇名《X光線裏的西施》表明了他在戲劇觀念上與民眾戲劇社之間的聯係。作為五四以後第一個新的戲劇團體,民眾戲劇社強調戲劇必須反映時代、人生,負擔社會教育的啟蒙任務。為這部《X光線裏的西施》的初版承擔審定工作的蒲伯英曾為民眾戲劇社起草宣言:“當看戲是消閑的時代,現在已經過去了。戲院在現代社會中確是占著重要的地位,是推動社會使前進的一個輪子,又是搜尋社會病根的X光鏡。”[1]作為“X光鏡”的響應者,林卜琳的戲劇創作也以“搜尋社會病根”為出發點,借重新塑造舞台上的西施來表明新的社會觀點,以達到“療救社會”的目的。

劇中的西施是一名具有普通人情感的女子。在被迫入宮侍奉吳王之後,她對吳王產生了感情,並為吳國的亂政擔憂。當勾踐滅吳之後,她悲痛欲絕,怒斥勾踐犧牲自己以換取一己私利。其結局是險遭殺戮。與同題材的傳統作品相比,該劇之新首先表現在從人性角度呈現的“普通女人”形象。劇中的西施是一名性格幽嫻哀愁的女子。她既為官府絹稅導致的貧賤辛勞而低歎,也為自己形單影隻而鬱鬱寡歡,同樣對富貴與愛情充滿欽羨與向往。當得知被選入吳宮時,她的反應顯示出了一名地位卑賤、性格軟弱的女子對掌握自己境遇的無力。對生活在社會底層、渴望財富與愛情,有著人間七情六欲的平凡女子形象的塑造,體現出在新文化運動影響下,劇作家對於女性內心訴求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