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曆史文學的傳統與經驗

後記

字體:16+-

本書是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項目《曆史題材創作和改編中的重大問題研究》之子課題“中國現代文學卷”部分成果的結集。自承擔該項課題以來,課題組成員在項目首席專家童慶炳先生的具體指導下,根據各自的研究專長進行了合理分工,並充分發揚服從大局、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按時、高質地完成了這一科研任務。

收入本書的研究論文共有十一篇(即全書的十一個章節)。其中“上編”的《現代中國曆史文學之經驗》一文,不僅全麵梳理了中國現代曆史文學的發生發展概況,同時還兼顧到“曆史真實”等理論性問題的來龍去脈及其紛爭緣由。突破了長期以來“新文學”的過於以自我為中心,從新與舊、雅與俗等較為寬闊的視角重新審視現代曆史文學的變動軌跡和曆史地位,是該文的特色之一。其餘兩篇《現代曆史小說中的“解釋”與“諷喻”》與《曆史題材話劇中傳統母題的重釋與重寫》,則分別以現代作家的重釋與重寫(改寫)為理論視角,探討了現代小說與現代話劇中曆史題材創作與改編的一係列重大問題。對於理論性與史料性的兼顧,造就了它們紮實的學術水準。

收入“中編”的五篇論文,則以富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個案研究為基調。其中既有對魯迅《故事新編》、郭沫若曆史劇《屈原》等經典作品頗具新意的解讀,又未忽略那些尚未引起學界普遍關注的作品文本:巴金的異域曆史題材小說創作,向來少人注意;譚正璧的短篇曆史小說特色鮮明,稱得上綻放於抗戰時期的一朵藝術奇葩,但長期沒有引起研究者足夠的重視;衛聚賢根據白蛇許仙故事改編的現代話劇《雷峰塔》,所承載的曆史文化信息更值得我們深入挖掘。我們希望通過這幾篇或許不太成熟的文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而最能體現曆史傳承與變遷的,莫過於那些古老的曆史傳說與曆史形象的古今嬗變了。因此本書“下編”中的三篇論文,都將研究視線集中到了曆史形象的重寫與嬗變上。希望這一專題的研究能繼續深入下去。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