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史(上)

第二節 翻譯對中國文學走向現代的貢獻

字體:16+-

如果說中國文學的現代是歐風美雨襲來的結果,文學的世界性就是一個重要參照。與甲午戰爭前的54年中翻譯文學幾乎是空白不同,甲午戰爭後翻譯文學則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翻譯文學在動搖著、改變著中國傳統的文學觀念,包括詩文為正宗而小說不登大雅之堂的觀念。甲午戰爭後翻譯最多的是小說,尤其是中國從未出現的政治小說、教育小說、科學小說、偵探小說、探險小說。以科學小說取代傳統的誌怪小說與神魔小說,以偵探小說取代俠義公案小說,以政治小說來傳播維新變法的火種,以教育小說來啟蒙民智,以探險小說來拓展國人的想象力,一時竟成為風尚。在討論文學翻譯之前,先看一下對於中國人走向現代的影響絕不下於文學翻譯的文化翻譯。

一、嚴複的文化翻譯

嚴複(1854—1921),字又陵、幾道,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23歲赴英國學習海軍後詳查西方賴以發達的原因。盡管他在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學習的時間也就兩年多,但與同時代人相比,他是罕見的精通西學的人。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當甲午戰敗後,嚴複的學識思想開始在中國閃光了。1895年他發表《辟韓》《論世變之亟》《原強》《救亡決論》等文,批判韓愈以來的文化道統,分析了優勝劣汰的世界大勢,在比較中西文化的基礎上指出西方文化的優勢,要求廢除八股考試而以西學為學習的主要科目,在反對中體西用的文化選擇方案時倡導“以自由為體,以民主為用”,並提出“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的文化啟蒙方案。即使是在21世紀的今日中國,嚴複的“以自由為體,以民主為用”也是比較激進的現代追求。

真正使嚴複確立在現代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並使中國人感到生存的危機,是嚴複在甲午戰爭後到戊戌變法之間翻譯的以赫胥黎《進化論與倫理學》為藍本的《天演論》。中國的世界觀是寧靜平和的,孔孟的天人秩序是以中和為本,老莊想象的自然也是風調雨順,和諧安靜;而《天演論》所展示的世界則充滿了生存競爭,優勝劣汰。嚴複在甲午戰敗後翻譯這部生存競爭的著作,就是在中國危亡的關頭試圖驚醒國人沉睡的迷夢,讓國人正視不自強就可能亡國滅種的殘酷現實。這部譯著不但促進了當時的維新變法,而且對於後來的中國思想界的影響無論怎麽高估都不過分。它對中國思想界的影響,要超過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在西方思想界的影響。就觀念的現代性而言,當時沒有任何其他的著作對中國人的影響超過《天演論》。五四文學革命的主將陳獨秀、胡適與魯迅等,無一不深受《天演論》的影響,而且從生存競爭演化出階級鬥爭,在邏輯上沒有任何障礙,接受《天演論》思想的陳獨秀、毛澤東很快轉向倡言階級鬥爭的馬克思主義就是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