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湘西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他的祖父沈宏芳是汉族,生身祖母刘氏是苗族,他的母亲黄氏有土家族血统。1917年小学毕业进初中,但初中还未读就上军校,从军当上班长,在怀化升任司书时改名从文,在军队里他目击了很多的杀头与血腥。1922年夏,沈从文来到北京。1923年他考过燕京大学国文班,但却以零分的成绩堵死了他当正规大学生的路,此后就死心塌地地做北京大学的旁听生。他与几个人挤在一间陋室,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从1924年底开始,他在《晨报副刊》《现代评论》等报刊上发表作品。他饿得实在不行了就给著名作家写信,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的郁达夫收到他的信来看他,看到他在不生火的严冬陋室中勤奋写作,郁达夫感到悲哀与愤怒,请沈从文吃饭并资助他,还发表了《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不过自立与勤奋写作还是换来了报偿,《晨报副刊》的徐志摩成为他的伯乐,他开始跻身“现代评论”派的文艺圈;《京报·民众文艺》的胡也频等也来看望他,他与胡也频、丁玲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26年出版杂有各种文体的文集《鸭子》,1927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蜜柑》。
1928年他与母亲、九妹移居上海,与胡也频、丁玲办《红黑》与《人间》杂志。他以写作养家,常常累得浑身都是鼻血。危难时刻英美派文人施以援手,胡适聘他去中国公学教书。他在创作中学习文学,小说是越写越好。从1928年到1933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入伍后》(中有戏剧)、《老实人》《好管闲事的人》《雨后及其他》《不死日记》《十四夜间及其他》(中有戏剧)、《男子须知》《旅店及其他》《沈从文甲集》《石子船》《沈从文子集》《龙朱》《虎雏》《都市一妇人》《慷慨的王子》《月下小景》等,出版中长篇小说《篁君日记》《阿丽思中国游记》《山鬼》《长夏》《呆官日记》《神巫之爱》《一个天才的通信》《旧梦》《一个女剧员的生活》《泥涂》《凤子》《阿黑小史》《一个母亲》等。1934年出版中篇小说《边城》与中短篇小说集《游目集》《如蕤集》。193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八骏图》,193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新与旧》及散文集《湘行散记》。
1933年沈从文主持在当时文学界影响很大的《大公报·文艺》,在文坛上的地位急剧上升。他与朱光潜等居住在北京的文人看不惯上海文人的商业市侩气,于是而有“京派”与“海派”之争。他的文学至上的立场受到了左翼文坛的批评,但他在刚到北京忍饥挨饿的两年多是现代作家中罕见的“赤贫无产阶级”,不过他与胡也频、丁玲的不同就是没有向“左”转,他认为文学应保持独立性,不应该被商业化与政治派别侵蚀。这是他一向的文学追求,也与英美派文人的影响有关。1938年他到昆明西南联大任教,他的言论被左翼文人简化成了“与抗战无关论”与“反对作家从政论”予以批判。他的中篇小说《长河》与散文《湘西》都在1938年8月开始连载,但《长河》的单行本却在政府审查官那里通不过,后来几经删节才得以出版。1939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主妇集》。郭沫若在1948年发表《斥反动文艺》,第一个批判的就是“桃红色”的沈从文。沈从文联想到在20世纪30年代多次贬低郭沫若的小说,1949年两次自杀均大难不死,但搞文学发议论的心彻底死了,转向服饰研究,其成果表明他作为学者也是杰出的。诗必穷而后工,沈从文的创作黄金期是1928年到19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