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史(下)

三、柔石、沙汀與艾蕪的小說

字體:16+-

一般的做法是將沙汀與艾蕪相提並論,然而細考起來,沙汀與艾蕪的創作風格差別也很大。從三人的創作都受惠於魯迅教誨的角度,將他們放在一起討論又是合理的。

柔石(1902—1931),原名趙平複,浙江寧海人。1925年出版短篇小說集《瘋人》,並赴北京,在北京大學當旁聽生,旁聽魯迅的課程,但當時魯迅並不認識他。次年回浙江,1928年短暫出任寧海教育局長後,到上海並拜訪魯迅。疑人的魯迅對柔石的信任創造了紀錄:柔石剛到上海不久,魯迅就與經濟上無助的柔石搭夥吃飯,還把《語絲》的編務交給他,與他一起辦“朝花社”。柔石的小說創作也進入收獲期,1929年出版長篇小說《舊時代之死》與中篇小說《三姐妹》《二月》。1930年出版短篇小說集《希望》,同年柔石加入“左聯”並當選為常委,成為魯迅與“左聯”之間的紐帶。1931年柔石被槍殺後魯迅特別悲痛,看到魯迅的人都說他臉色嚇人,誰來了都不說話。

柔石20多歲創作的《瘋人》受魯迅《狂人日記》的影響,主人公是以瘋子的形象出現的。與《狂人日記》以狂人反抗幾千年的傳統及其現實承擔者不同,《瘋人》中的瘋子主要是因愛人被逼死而瘋狂,然而,兩篇小說的相似之處,就是瘋子的言語往往是作者言語的表現,即瘋子高於現實中沒有發瘋的人。長篇小說《舊時代之死》表現了作者在新舊道德之間的艱難抉擇,主人公朱勝瑀既想報效母親的養育之恩,卻因潔身自好在工作中屢屢受挫;他不想看到母親失望的麵孔,卻又難以遵從母命與從小定親的謝家小姐結婚;他為了拒絕舊式婚姻性侵了房東女兒,卻又為此後悔得想自殺。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謝家小姐因為他的抗婚自殺,人道情懷使他感到懊悔,他闖入謝家抱吻謝家小姐冰冷的嘴唇,並以自殺了局。這些小說都是五四文學個性解放的結果,但其可貴之處就在於柔石筆下的人物在追求個性解放的同時,具有相當強烈的道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