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史(下)

二、丁玲:從體味個人苦悶到正視人民苦難

字體:16+-

丁玲創造了任何現代女作家都不能與之相提並論的曆史:她引發魯迅與毛澤東專門為她賦詩;她既坐過國民黨的牢,也坐過共產黨的牢。她的名字與現代文壇最重大的幾次事件相關:她是“左聯”的領導人,是20世紀30年代備受文壇推崇的左翼女作家,她的文章及她刊發的文章引發了舉世矚目的延安文藝座談會與毛澤東在會議上那篇著名的講話。

丁玲(1904—1986),原名蔣偉,字冰之,湖南臨澧人。18歲與好友王劍虹赴上海進入陳獨秀、李達等人創辦的平民女校,次年入上海大學。1924年王劍虹與瞿秋白同居後丁玲去北京,次年與胡也頻同居,並開始與沈從文交往。1927年12月在《小說月報》發表短篇小說《夢珂》,次年2月在《小說月報》發表《莎菲女士的日記》,並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在黑暗中》。丁玲是敢愛敢恨的多情女,不久又喜歡上馮雪峰,後來是以馮雪峰的退出結束了這段三角戀。從《夢珂》到《莎菲女士的日記》,丁玲繼承的是五四文學傳統,但在馮雪峰、胡也頻的影響下開始向“左”轉,並於1930年加入了“左聯”。同年她還發表了以瞿秋白與王劍虹的戀情為原型的中篇小說《韋護》與《一九三零年春上海》,出版短篇小說集《一個女人》。胡也頻的被殺激起了丁玲的仇恨,她全身心撲到“左聯”的事業上。1931年主編“左聯”機關刊物《北鬥》,發表中篇小說《水》,開始與魯迅來往。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出任“左聯”黨團書記。1933年5月丁玲被捕並押往南京。丁玲被捕是當時文壇的一件大事,連徐誌摩都為此作小說。6月盛傳丁玲被害,魯迅聽說後作《悼丁君》:

如磐夜氣壓重樓,剪柳春風導九秋。

瑤瑟凝塵清怨絕,可憐無女耀高丘。

丁玲被幽禁三年後,逃出南京,從上海經西安於1936年11月到達延安。延安對丁玲的歡迎,可從毛澤東用軍用電報發往戰鬥前線的《臨江仙》一詞中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