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编写,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在这个领域里既有丰硕的收获,也有绵延不断的讨论与质疑。撰写一部理想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也一直是学术界同仁和高校专业建设的努力方向。不过,“完美”似乎依然遥远。近年来,人们所谈论的有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编写的问题却越来越多——要么是越写越厚,要么是越写越深,要么是越写越个人化、圈子化。学科共识淡化,阐释方式繁多,教师学生无所适从,以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课程,教师讲起来没劲,学生说起来头痛。这种现象让我们深感忧虑。
为此,在编写之初我们就反复想过,迄今为止,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已出版了几百部,我们有无必要再写?如果写,我们的特色应该有哪些?我们是否应该编写一套简约、通俗、实用而又清爽的文学史?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确定了本教材的一些编写要求:
1.本教材的适用对象首先是一般师范院校、新世纪以来升为本科的地方院校以及独立学院的中文系学生,其次是自学考试的学习者和文学爱好者。
2.为了适应上述院校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和一般自学者的知识需求,本教材采用现当代合为一体的方式。确立文学史简约原则,追求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化处理。基本内容以代表性作家作品分析为主,突出作家的特点与贡献。大力缩减作家生平、创作历程和文学史知识性等内容,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实施最大限度的简约化。
3.本教材在具体撰写过程中,力求简洁明晰,深入浅出,以大众化的表达方式为主,注重可读性。
4.对作家作品的文学史定位,力避拔高、虚饰、重复及个人化偏嗜。评价节制,戒除过度阐释。对作家作品作特征解读,点到为止,为教师讲授多留余地。
5.本教材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中国现代文学”,下编为“中国当代文学”。每编各5章,分别是概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学。上编各章以作家分节,下编各章按“创作类型”设节。
6.本教材同时编辑了相配套的作品选本《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选读》。作品选本辑有所选作家的简传,借此使同学们对作家活动能有一个简要而全面的了解。
本教材的撰写分工如下:
上编:
第一章:席扬;
第二章第一节:谢刚;第二节、第五节:陈灵强;第三节老舍:金晔;第三节沈从文:谢刚 蔡登秋;第四节赵树理:席扬;第四节张恨水:薛昭曦;
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艾青:任毅;第三章第三节穆旦:巫洪亮;
第四章第一节:黄科安;第二节朱自清、第三节、第四节:古大勇;第二节冰心 郁达夫:席扬 薛昭曦;
第五章:林婷。
下编:
第一章:方维保;
第二章第一节:龚奎林;第二节:曹书文;第三节:余竹平;第四节:张文民;第五节:张喜田;
第三章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巫洪亮;第二节:江少英;
第四章第一节:薛昭曦;第二节:席扬 刘文辉;
第五章:林山。
各位参编者为教材的完成付出了辛劳,在此表示真诚的谢意。
全书的编纂体例、大纲、具体要求和文字通稿工作由主编席扬完成,因此教材中的各类问题均应由主编负责。教材难免存在不少问题、讹误和缺漏,敬请大家批评。
席扬
2013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