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土前期禪學史

自序

字體:16+-

佛法東流,安侯譯經,中土禪學已經走過了將近兩千年的漫漫旅程。巡繞博雅,冥思未名,從構思博士論文為始,我研究禪學、創作此書亦已悄然經曆了二十年的春雨秋風。

歲月無常,人生苦短,天上的星星剛一眨眼,人間的流光已過千年。未名湖邊,還在顧盼水中的紅顏;獅子墳中,不忍再看鏡中白發斑斑。二十年的苦思冥想,化為一疊厚厚的書稿,不知它是青春已逝的證據,還是精神成長的一個片段。

佛教認為人生無常,隻有解脫成佛、進入涅槃才是唯一的出路,佛教自身的發展,也從印度到中國,經曆了解脫的必要性、可能性、現實性三個階段,與此相應,禪法也從小乘禪到大乘禪,再到禪宗的最上乘禪。這一規律,是貫穿全書的主線。

本書出版,也曆經三個階段,從最初收入佛光山《法藏文庫》的十餘萬字的博士論文《中土前期禪學思想研究》,到2004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所出的將近四十萬字的《中土前期禪學思想史》,再到這次五十多萬字的《中土前期禪學史》。這次再版,我對原作做了大量的修改和增補,不敢說脫胎換骨,但也是傷筋動骨。首先是章節進行了調整和增改,第二章加了《法顯與佛陀跋陀羅一係的關係》一節,對第四章第二節“慧光”部分進行了重寫,將原第六章一分為二,北宗部分增加了四節內容,第七章“惠能”部分增加了最後一節,第九章改動很大,增加了很多內容。總之,這次修訂下了很大工夫,改動的部分很多,與原作差別很大,故書名也作了微調,更名為《中土前期禪學史》。況且,禪學本身就包括思想,再說思想有疊床架屋之感。

本書增添部分,除此次新寫內容之外,都是出自近年我所寫的有關禪學的論文。我對禪學的研究始終未曾中斷,雖然主要方向轉向後期禪學,但對早期禪學仍然經常關注。雖然下了相當大的功夫,但仍然有不少遺憾,如對鳩摩羅什一派所傳的禪法未作說明,對僧稠一係的傳承和禪法未能展開,對天台宗的禪法隻說大概等,這些隻能留待將來彌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