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土前期禪學史

第二章 禪法的係統傳承之始:佛陀跋陀羅一係的禪法

字體:16+-

安世高與支讖二係對小乘和大乘禪法分別進行了傳譯和弘揚,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後又有竺法護翻譯《修行道地經》七卷、《法觀經》一卷、《身觀經》一卷、《般舟三昧經》二卷、《首楞嚴經》二卷、《無量壽經》二卷、《彌勒成佛經》一卷、《十地經》一卷等,對大小乘禪法進行了進一步的介紹。鳩摩羅什來華後,又應弟子之請翻譯了《禪密要法經》三卷、《坐禪三昧經》二卷、《禪法要解》二卷、《首楞嚴三昧經》三卷等。然而,上述譯家雖然介紹了各種禪法,卻皆非專門修行禪法且有傳承的禪師,因此譯家本身對所述禪法缺乏體驗,不能算是真正通達,對實修過程中的各種細節及經文難以備述的地方自然不甚了了。如若按照他們譯介的禪法理論進行實際修行,就會遇到很大的困難甚至危險,故其所述禪法隻可供研究之用,不能用於實修。三學之中,唯禪定一門最為微妙,因為它既非外在的約束(如戒),亦非超然的理智(如慧),是最實在、最具體的修證方式。如果戒行有虧,至多淪為凡夫俗人;如若智慧有缺,不過算是愚昧不通,對於人的身心並無直接的損害,但在修習禪定之時,一旦出現嚴重失誤,就會產生偏差,甚至走火入魔,不惟直接損害身心健康,嚴重者還有性命之憂。因此修禪應當慎重行事,不可盲目試探,對自己不太明了的禪法不能隨便修習,必須在明師的指點幫助下漸次修煉,故師承在禪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於禪法用於實修,在修習過程中重要的是感覺,其中大量的細微的玄妙的感應現象是很難用語言描述的,很多情況下確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用文字、書本表達起來非常困難,而且在實修過程中由於修習者個人的特點及環境的不同,又會出現許多具體的特殊的情況,照搬經書是不可能解決這些個別問題的,禪宗的不立文字也許與此有關,這樣就更需要有經驗的禪師加以指點,及時處理各種具體問題,保證不出偏差並達到快速、穩定的實效。